【沿着总书记的足迹】阳泉高新区:育产业生态 创数智新城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阳泉高新区:育产业生态 创数智新城
位于阳泉高新区的中电(阳泉)数字经济产业园外景。张哲远摄
机械臂精准装配智能设备,无人车穿梭园区道路,工程师云端远程调试千米井下矿山设备……位于阳泉高新区的中电(阳泉)数字经济产业园,是山西省首个由央企与地方政府共建的数字经济园区,自规划之初,便承载着“数智新城”建设的战略使命。
近年来,阳泉市聚焦数字经济项目建设,全力推动项目提速增效——云峰大数据智能算力中心3个智算中心类项目,总投资约30.8亿元;山西智创城7号云谷科技创新园累计入驻企业160余家;中电(阳泉)数字经济产业园累计签约企业59家……2024年阳泉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增长13.3%,获评“2023—2024年度新型智慧百强城市”。
成绩的背后,是阳泉市产业发展和招商模式的不断创新——通过产业链招商精准对接中电产业生态链头部企业,依托场景招商发布智慧城市、数字金融等七大核心应用场景,并以飞地招商整合优惠政策吸引细分领域企业集聚,形成“龙头企业引领、上下游协同”的立体生态。
产业生态的繁荣,同样离不开政策与要素的协同。阳泉市设立总规模30亿元的母基金集群,重点投向数字经济领域。同时,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引入30余家机构,搭建人才引育全链条平台,并通过高校专业动态调整培育“阳泉数智工”劳务品牌,形成“政策—资本—人才”三位一体的创新生态。
在此支撑下,阳泉市高新区数字经济经营主体突破400家,示范型企业占全市半数以上,智能网联汽车、数智双碳等细分产业初具规模,无人车累计运营50万公里,36个智慧交通路口实现动态绿波通行,数智双碳平台接入30余家工业企业数据。
通过中电产业园这一核心载体,阳泉市正以平台集聚产业、以生态激活创新,书写从“煤城”到“数谷”的转型篇章。未来,阳泉将以更坚实的平台打造与更开放的生态格局,锚定数字经济新蓝海,为资源型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可复制的“阳泉路径”。
本报记者苏晓晨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