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见闻】天镇县谷前堡镇:“玫瑰经济” 绽放田野
【一线见闻】天镇县谷前堡镇:“玫瑰经济” 绽放田野
整苗,培土……5月6日,天镇县谷前堡镇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南侧马圈庠村段玫瑰种植示范园内一片繁忙,株株玫瑰在微风中带着新绿向远处蔓延。
玫瑰种植示范园是谷前堡镇整合12个村集体资金,由镇政府成立的天镇县桦皮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全力推进的项目。园区分两期流转土地550亩,去年种植200亩寒香玫瑰、丰花玫瑰等优质品种。今年规划种植350亩,初步形成集种植、管护、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这几天每天有100多名工人在园内劳作。园区不仅促进了村里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美化了村庄环境,我们对做大做强玫瑰产业充满信心,一定能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壮大村集体经济。”马圈庠村党支部书记孙治国说。
近年来,天镇县立足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玫瑰经济”。谷前堡镇充分发挥长城一号旅游公路的交通优势,创新产业模式,探索“公司+合作社+研究院+农民”的合作机制,引进专业管理团队天镇县瑾福农业综合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日常管护,聘请北京农林科学院黄丛林教授团队进行技术指导,并由周边村民负责采摘,溢香玫瑰合作社收购加工,形成多方协同、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
据了解,目前园区鲜花收购价为11元/公斤。5月,加工设备进入试运行阶段,将能生产玫瑰精油、玫瑰细胞液、鲜花浓缩汁、纳米玫瑰粉、玫瑰保健品等多种高附加值产品。“园区产品收益由桦皮帽公司与农户共享。具体来说就是农户不仅有土地流转的租金收入、园区务工的劳动报酬,还能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发展玫瑰种植,公司负责收购。”园区负责人张健介绍,“这种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互利共赢。”
同时,谷前堡镇还积极推动玫瑰产业与当地设施渔业、地热资源利用有机结合,全力打造“玫瑰+鱼菜共生”的循环农业模式。利用地热资源发展热带鱼养殖,养殖产生的富营养水用于无土栽培蔬菜,蔬菜生长过程中净化水质,形成生态循环。再通过连片的玫瑰花海吸引大量游客,促进农旅融合发展。“我们通过这种循环农业模式,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全链条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张健说。
张丽媛 马惠青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