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一线】晋城:煤矿开采插上“数智之翼”
【能源一线】晋城:煤矿开采插上“数智之翼”
随着运行程序设定完成,中煤山西亚美大宁煤矿机电部智能化工程师段军军手持移动终端驾驶舱轻点“一键启动”,地下400米处的采煤机瞬间轰鸣运转,数字大屏上跳动的数据同步更新……4月30日,在中煤山西亚美大宁煤矿智能化集控中心,智能系统远程调控作业有条不紊地进行。
作为晋城市年产400万吨的大型矿井,近年来,大宁煤矿始终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支撑,凭借其技术基础与规模优势,联合中煤装备公司、华为公司,成功研发并应用该市首个基于矿鸿操作系统的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控制系统,实现从传统人工作业到智能系统精准操控。该系统于今年1月成功入选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十大科技创新成果。
“当前煤矿智能化建设中,存在长期依赖国外操作系统以及通信协议碎片化信息孤岛难题。”大宁煤矿机电部主任工程师崔军军告诉记者,煤矿智能化建设需要解决设备与设备的互联、传感器与传感器的互联、环境与设备的互联。2024年12月,大宁煤矿正式应用基于矿鸿操作系统的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控制系统,打破传统的以集控中心为控制的自动化、智能化系统控制场景,首创了国产化物联网体系,实现了硬件与操作系统的深度适配。
在大宁煤矿率先试点的207综采工作面,200多米长的工作面上矗立着150台液压支架,崔军军告诉记者,曾经这里需要员工在支架间来回穿梭进行操作,操作复杂、难以管理。“如今,这里实现了采煤机、支架、三机、移变、泵站、顺槽皮带等各子系统设备数据主动上传,并通过统一协议自主交互。只需手持移动终端驾驶舱,员工不管身处地面还是井下,都能实现工作面智能化系统的控制,操作便利性及生产效率大大提升。”
设备响应速度提升300%,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系统故障率下降65%……通过矿鸿操作系统赋能,大宁煤矿实现了技术自主化,有效推动经济效益跨越式增长。更成功验证了国产化系统在复杂工况下的先进性、可靠性和适用性,其“标准化传输、协同化控制”模式为煤矿智能化建设提供了可推广、可借鉴的新路径。
大宁煤矿矿鸿操作系统成功落地,成为晋城市煤炭行业在核心控制系统国产化、设备互联互通等领域的新突破。
近年来,晋城市按照“全面铺开、分类实施、分段建设、预留空间”原则,分级分类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将先进理念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着力提升煤炭生产效率和智能化水平,推动传统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该市已累计建成智能矿山28座,产能180万吨以上生产煤矿全部建成,产能120万吨以上和灾害严重煤矿智能化改造全部开工,全市83%的生产煤矿实施了采掘工作面智能化改造;强化数据服务推动煤炭生产实时管控和高效联动,生产矿井中,80%实现“一网融合”,40%建成安全管控平台,基本实现数据统一汇聚、集中存储、融合分析;天地王坡煤矿入选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矿井和选煤厂均达到国家中级智能化建设水平,生产调度一体化管控系统和装车智能管理系统两项成果入选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典型案例……
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彰显出能源转型的坚实足迹。下一步,晋城市将持续加大煤矿智能化建设力度,为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郑璐 闫妮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