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第一书记吕艳林的乡土情
驻村第一书记吕艳林的乡土情
4月21日,中阳县河底新村的晨曦中,吕梁市委编办驻村第一书记吕艳林再次来到村里的木耳车间,一边陪大伙儿干活,一边和在此打工的村民们拉起家常。自2024年10月履新驻村第一书记以来,他发扬编制部门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以一腔赤诚和满腔热情,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
省肿瘤医院看望慰问群众
摸清民意 助力增收
初到河底新村,吕艳林没有选择坐在办公室里看资料,而是第一时间走进村民家中。“老张家的移民房里,我们围坐一圈,他掏心窝子地聊起了养牛的难处;李大娘的大棚里,我亲手摘下一捧肥硕的黑木耳,沉甸甸地木耳菌棒品出了乡亲们的辛劳。”吕艳林回忆道。第一天,他就走访了3户村民,坐炕头、进大棚,用脚步丈量着这片土地,用心倾听着每一个声音。
扶贫车间了解群众就业情况
面对村内产业发展滞后,群众务工就业难的问题,吕艳林没有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迅速行动起来。他争取单位领导支持,与镇村主干多方联系,主动对接安置点帮扶车间心言木耳公司,为安置点居民提供了数十个就近就业岗位。“以前总担心找不到活干,现在家门口就能上班,心里踏实多了!”村民段大姐满脸笑容地说。此外,吕艳林还多次深入心言木耳公司,与技术团队反复探讨,从菌种选育到栽培管理,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如今,一朵朵黑木耳在菌棒上蓬勃生长,仿佛也在诉说着乡村振兴的希望。
老党员家中嘘寒问暖
情暖乡土 新村有变
吕艳林始终把村民的冷暖放在心上。当他得知村民陈大爷因重病在太原治疗后,立即驱车数百公里前往山西肿瘤医院。“吕书记一进门,就拉着我的手嘘寒问暖,还带来了慰问金和营养品,那一刻,我觉得心里暖洋洋的。”陈大叔家属眼含泪光地说。除了陈大叔,他还为多户困难家庭送去了米面油、衣物等慰问物资,为大家送去党的关怀和温暖。
在吕艳林的带领下,河底新村渐渐发生变化。防返贫动态监测让困难群众及时得到帮扶,护林防火值守筑起了绿色屏障,小区环境整治让家园更加宜居,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让孩子们的笑容更加灿烂,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则让乡村的夜晚充满了欢声笑语。“以前总觉得日子单调,现在驻村工作队村里隔三差五就和我们一起拉家常,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村民段大叔感慨道。
你亲我敬 收获满怀
驻村工作队驻村帮扶务实的工作作风和显著成效,赢得了村民的高度评价。“吕书记就像我们的亲人一样,有事找他准没错!”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困难家庭得到了及时帮助,生活状况明显改善;村内事务管理有序,村民凝聚力增强。许多村民自发赠送自制食品,表达对工作队的感激之情。“这是我家自己做的棠梨花,吕书记一定要尝尝!”村民段大娘热情地说。
作为吕梁市委编办驻村第一书记,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在河底新村这片热土上,他正带领村民共同书写着美丽乡村的新篇章。“乡村振兴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够让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红火!”吕艳林的话语掷地有声,也充满了对未来的坚定信心。
姚景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