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老酱菜 朔州新特产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地市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本报讯(记者 祁智民 张智宙)酱菜作为老百姓餐桌上一道“下饭神器”,承载着许多人的乡愁记忆与味蕾满足。如今,这道家乡餐桌上的“老味道”,经过“传统+创新”的制作方式,披上了“国潮礼盒”的外衣,成为馈赠亲友的佳品,吹响了向市场化进军的“冲锋号”。

经过精心挑选传统的青萝卜,经过清洗、脱水等六七道工序之后,就踏上一段“奇妙之旅”,变身为一罐罐的不同口味、饱含乡愁的酱菜,用阵阵咸香唤醒人们儿时的记忆。

走进朔州市香衡利食品有限公司的酱菜加工车间,工人师傅加紧赶制酱菜订单。在案板震颤的笃笃声里,鲜脆辛香的萝卜被切割开来。在这里,看似普通的传统酱菜,实现了不同口味的批量化生产。

朔州市香衡利食品有限公司酱菜加工车间负责人王晓丽介绍,目前有六种口味,有酱香芥丝、秘制芥菜等。像这几种酱菜都是手工擦丝,用芯儿不要皮。酱菜的原材料都在严格地把控中挑选,让市民一定吃上安全卫生健康的酱菜。现在因为是淡季,也就1000多斤。到旺季的时候,每天生产的基本都是礼盒了,大概是两三千斤。

之所以受到市场青睐,除了老手艺的“加持”,还离不开新产品的开发。萝卜、芥菜在这里完成了从“田间”到“舌尖”的蜕变,企业根据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口味,对酱菜制作工艺进行创新改良,摒弃原来偏咸、偏甜的配方,改为低钠、低盐等符合现代大众健康要求的休闲轻食品。

传承和创新,是传统酱菜从家庭端走向市场端的“金钥匙”。朔州市香衡利食品有限公司以创新赋能产品升级、品牌拓展,努力让“小酱菜”跻身大市场,成为一方农特产品的“后起之秀”,把“沉睡”的农家传统风味送到千家万户的餐桌上。

(责编:温文、李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