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巧用“花资源”升温“赏花经济”助推文旅产业“春暖花开”
晋中:巧用“花资源”升温“赏花经济”助推文旅产业“春暖花开”
骑行爱好者在榆次潇河樱花大道的花海间骑行。
春日的晋中,百花竞放,游人如织。从榆次什贴古镇的油菜花海到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漫山桃花,从祁县万亩梨园到榆次常家庄园的迎春花花海,从灵石红崖峡谷的郁金香到太谷美宝山庄的榆叶梅、杏花、桃花、月季、丁香花竞相绽放……游客们漫步在各色花海之间,踏青赏花、拍照打卡,感受春天的美好。
近年来,晋中市巧用“花资源”,以花为媒、以节促游,推动“赏花经济”持续升温,成为撬动文旅消费的新引擎。
“赏花+”模式激活全域旅游
“以前只知道祁县酥梨名扬天下,却忽略了祁县春天的梨花也这么美。”在祁县第九届修善梨花文旅集市上,来自河北的游客李艳茹兴奋地说。今年4月,祁县城赵镇修善村依托万亩梨园,打造梨花文旅集市,推出激光灯影秀、文艺演出、美食市集、VR体验、墙画打卡等丰富业态,梨花文旅集市开幕首日游客量突破万人次,有效带动了周边餐饮、购物等消费。
“我们修善村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切入点,将单纯的赏花经济模式,蝶变成了赏花+文、旅、农的产业新模式。”祁县城赵镇修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段续斌说,本届修善梨花文旅集市在原有品美食、赏梨花、看演艺的基础上,新增加了激光灯影秀,旨在通过高科技光影艺术提升夜间文旅体验,夜赏梨花,吸引更多游客延长停留时间,让游客在观赏梨花之余,深度体验修善的文化与特色。
近年来,晋中各县(区、市)深挖本地花卉资源,打造差异化赏花品牌,形成“一县一花一特色”的发展格局。太谷区以美宝山庄、小白乡等地的赏花踏青活动为核心,结合孟母文化节,推出“赏花+国学”体验;祁县依托万亩梨园,融合本土乡村文化,打造梨花文旅集市、梨花节等活动;平遥县以襄垣万亩梨园为看点,为赏花路线注入晋商文化元素,推出平遥襄垣万亩梨园+《又见平遥》情景剧路线;榆次乌金山森林公园利用山间万株桃花,开展赏桃花摄影采风活动,吸引大批摄影爱好者。
文化赋能下,朵朵鲜花成为承载历史文脉的鲜活载体,赏花游从走马观花升级为文化探秘,差异化赏花品牌更加凸显。“我们不再是单纯看花,而是把文化、民俗、美食都融入其中,让游客留下来、玩得好。”晋中市文化和游旅局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3月下旬,榆次小五台庄园结合园中的梅花花海,推出梅花节系列活动,将赏梅与汉服体验、亲子游乐、美食品鉴相结合,吸引游客驻足赏花、拍照打卡,为期10余天的梅花节共接待游客3200余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6.5万余元。
花海“链动”四季经济潮
赏花经济的火爆,不仅带热了景区,更拉动了周边产业。春暖花开时节,在太谷区小白乡白燕村,2000平方米菊花产业基地里的菊花苗正茁壮成长、蓄势待发,它们将会在金秋时节为白燕村增添一抹金色美景。同时,白燕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培育出月季等花卉品种,实现从“季节限定之美”走向四季花开不败,吸引广大游客一年四季慕名前来赏花打卡、郊游野餐。
四季花开不仅吸引游客,还催生了“菊花经济”——基地开发出菊花茶等衍生产品,形成种植、观光、采摘、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
“我们基地与山西农业大学开展校企合作,培育了160余个品种,兼具观赏、药用、食用等价值。规模化种植后,‘菊花经济’将带动村民实现家门口增收。”太谷区绿美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菊花项目负责人白爱根说。
同样受益的还有民宿和农家乐。在榆次什贴古镇,油菜花田成为网红打卡地,周边民宿、农家乐“一位难求”。“周末至少要提前好多天预订,很多客人就是冲着花海来的,更有不少学校组织学生们来写生。这片油菜花田,现在成为带动我们餐饮、住宿产业发展的‘大经济’。”榆次什贴古镇农家乐老板陈广胜说。
随着油菜花的绽放,游客可赏花海、尝油菜花饼,更可以观看古法榨油演示。小小油菜花,从开花到结果再到榨油,真正实现了一季花开,四季“金”来。
想要赏花“一季旺”变“四季热”,突破同质化是关键。对此,晋中已有规划——整合各县(区、市)资源,推出“晋中官方推荐赏花路线”“晋中最佳赏花地点”“晋中大院的春天”,打造跨区域赏花线路,并在交通、住宿、餐饮、服务等配套设施上下足功夫,让“赏花游”成为晋中文旅的又一张金名片。
从“一朵花”到“一片产业”,晋中正以花为笔,绘就文旅融合新画卷。随着赏花经济的蓬勃发展,晋中文旅产业迎来“春暖花开”的新机遇,走出了乡村振兴和文旅消费升级新路径。
山西晚报记者 张杨 通讯员 刘佳烨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