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非遗三晋】应县耍孩儿:艺苑奇葩绽芬芳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地市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木塔脚下,“猪八戒”与小娘子的表演惟妙惟肖。

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


  4月5日,在应县木塔景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耍孩儿小戏《狮子洞》激情演出,博得游客阵阵喝彩。
  记者看到,木塔脚下,演员载歌载舞,将猪八戒呆萌可爱与小娘子俊俏秀美的形象展现出来,吸引着景区众多游人。“表演惟妙惟肖,让我耳目一新。”来自浙江舟山市的游客王珊珊开心地说。
  耍孩儿,又名咳咳腔,是流传于晋北一带的地方剧种,被称为当今戏曲史上的“活化石”。耍孩儿戏在笛、笙、管、弦的配合下,曲调优美动听,唱词、道白大量运用当地的方言俗语,其唱腔、音乐在我国戏曲艺术中独具特色,在一出戏里,基本上是将主曲(平曲子)多次重复演唱,属单曲体的联套形式,旋律委婉流畅,音质浑厚铿锵,便于抒发悲壮的感情。该剧种剧目取材广泛,多由民间故事演变而来。
  “我从小受耍孩儿艺术的熏陶,对它有着深厚的感情,15岁从师学艺,是应县耍孩儿第十八代弟子,唱耍孩儿戏40多年来,获省市县多个艺术表演奖项。”饰演猪八戒的应县耍孩儿综合艺术团副团长赵金如告诉记者。
  “近年来,我们挖掘复排了《狮子洞》《打佛堂》《洪门寺》《七人贤》《翠屏山》等22部耍孩儿传统剧目,新创作了《劝孝》《扶贫路上》《百姓乡长》等7部新剧目,从京剧、北路梆子中成功移植了历史剧《廉吏于成龙》《窦娥冤》《清风亭》《巧明奇案》等6部剧目,经常深入山区、农村及晋冀内蒙古耍孩儿辐射区演出。”应县耍孩儿综合艺术团团长杨日胜说。
  2021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命名应县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在应县耍孩儿剧种陈列馆,陈列着相关历史文献、剧本、服装、道具、乐器、脸谱,为传承和保护耍孩儿剧种起到了积极作用。“耍孩儿是珍贵的艺术财富,我们深入挖掘、整理、保护、抢救这一艺术,历时7个月整理出耍孩儿几近濒危的《洪门寺》《七人贤》等5部剧目,准备近期出版发行。”谈及耍孩儿艺术的保护,杨日胜说。
  近几年,应县耍孩儿多次外出展演和巡回演出,参加了第11届、第13届中国文化艺术节展演,受到了全国各地观众好评,多次斩获大奖。耍孩儿小戏剧《耍孩儿情》《山村致富宝》入围全国第17届、第19届群星奖决赛,《杏花开了》获得山西省第11届群星奖。2023年,在浙江台州举办的全国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戏曲折子戏展演中,应县耍孩儿综合艺术团受到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表彰,该团是唯一代表山西去参加展演的艺术院团。在广西桂林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上,耍孩儿传统剧目《狮子洞》在展会上大放光彩。
  目前,应县从事耍孩儿艺术演出的演职人员有1000余人,专业团队3支,业余团队10余支,有以耍孩儿音乐编排的舞蹈、戏歌、表演唱等作品30余部,文旅小戏10余部。耍孩儿作为戏曲史上的“活化石”,是我国戏曲百花园中一枝奇葩,绽放出别样的芬芳。

  文/图 本报记者马占富

(责编:刘洋、李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