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居住还能打仗防御 解码晋城古堡里的居住哲学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地市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晋东南山脉纵横,在太行、太岳、中条三山环绕之间,沁河、丹河两河纵贯晋城。在山河阻断的一些河谷中,一群沿着沁河而生的古堡因地制宜,或盘山而生,或绕水而建,从沁水端氏镇一直南延至阳城润城镇,形成规模庞大的古堡群——山西晋城古堡群。
  中国“堡”的文化悠久,从两汉开始的“坞”,到晚唐时期的“山寨”,客家人的“围楼、土屋”,川西地区的“碉堡”,再到边疆的“军堡”等等,堡在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形成不同的文化特色。而对于晋城的古堡群来说,村即是堡,堡即是村——作为居住用的村落,与军事功用的城堡合二为一是最大的特点。
  湘峪古堡中迷宫般的“藏兵洞”与10多米高的城墙相连,一旦发生战事,藏兵洞内的人可以直接从城墙上的瞭望孔射击;皇城相府的“河山楼”高达百余尺,底层有深入地下的秘密通道;郭峪古城的七层碉楼“豫楼”上开设有4个火炮射口,设有专门的“小孔望远镜”,能清楚观察到百米以外大门口的动静,楼内的暗道可以直接通向城外;砥洎城内,街坊间以“过街楼”相连,平时独立成院,实则家家户户内部串成一统,可四通八达……
  为什么晋城的村落竟然有如此精妙的军事防御设计?
  晋城市文联原副主席、晋城市三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谢红俭说:“这里有钱、有文化,也有技术。”据谢红俭介绍,古泽州,即现在的晋城,素来以冶铁业为生,当地商业发达,又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人民生活富裕。明末农民战争遍布,大量流寇来到晋东南一带,频繁到生活富庶的泽州“打劫”。因而,为了免受流寇侵犯,以村落为单位的集体防御工事“村堡”诞生。
  晋城现有古堡117座,完整保留了明清时期古民居古村落的原貌,也是中国民间防御性村落的典范。同时,作为有集体意义的“村堡”,古堡有着“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精神,谢红俭认为,这是蕴藏在晋城古堡中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华儿女在面对战乱动荡时体现出的集体精神与智慧。
  目前,晋城古堡群正在积极推进“古堡文旅”工作,用古堡的文化景观结合观光旅游、度假旅游等。2024年,皇城相府、湘峪古堡、郭峪古城、天官王府、海会寺、砥洎城、布政李府等景区的游客接待量达到253万人次,经营收入超过1亿元。郭峪古城景区经理王跃进介绍说,他们目前正在古堡内部因地制宜打造民宿,在古民居内部,专门搭建了独立的内装结构。这不仅充分保护了古民居,还能为入住宾客提供优质的居住体验。
  在发展“古堡文旅”的同时,晋城古堡正在利用独特的古堡文化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现负责晋城古堡的申遗工作,晋城文旅局文物一科科长邢菲说:“我们对晋城古堡的文化价值很有信心,其中蕴含着中国古人浓厚的‘家国文化’,我们希望能够让世界看到晋城古堡这一文化标识。”

据新华社

  1.砥洎城内家家户户之间联通的过街楼。
  2.砥洎城用炼铁废弃后的坩埚铸建的城墙。
  3.砥洎城内的藏兵洞。
  4.湘峪古堡中的藏兵洞。

  据新华网

(责编:刘_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