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加大保护力度、强化法治保障、充分挖掘景观价值和文化价值……

古树参天发新芽 名木茂盛绿满枝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地市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古树名木被称作“有生命的文物”,是一座城市悠久历史的见证。为有效保护古树名木,2025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古树名木保护条例》,3月15日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填补了古树名木保护领域国家层面的法规空白。
  阳泉市拥有丰富的古树名木资源,它们不仅是阳泉悠久历史与丰富文化的象征,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见证。近年来,阳泉市加大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力度,让其与城市发展“交相辉映”。目前,《阳泉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制定工作正在紧张有序推进中。
  6000多位“寿星”
  “树”说光阴的故事
  一座城市的历史,如何被记录?镌刻在地方志里,定格在古建筑上,珍藏在博物馆中,也凝结在古树名木的一圈圈年轮、一片片斑驳里。
  近日,阳泉气温稳步回升,不经意间,春天的“报信者”——树木,悄然抽出嫩绿的新芽,为大地染上一抹清新的绿意。这其中就包括一棵棵珍贵的古树名木。
  古树名木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珍贵遗产,具有重要的生态、历史、文化、科学、景观和经济价值。它们记录了大自然的变迁,传承了人类发展的历史,孕育了自然生态的奇观,被称作绿色“活文物”。经过一代代人悉心守护,一棵棵古树名木历经城市变迁依旧挺立,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承载了人们独特的文化记忆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阳泉平定县上盘石村是中国传统村落,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村里的黄栌树、柏树、槐树历史悠久、远近闻名。说起古树,村里的老人很是热情:“我小时候,这些古树茂盛得很。每年放暑假,我和同学们在树荫下玩儿,别提多高兴了。”“那棵黄栌树啥时候栽种的,没有史料记载。不过,传说汉光武帝刘秀曾在这棵树上拴过马。这么推算下来,树龄超过2000年了。”“去年夏天,我还和老伴坐在街上的柏树下乘凉呢。”……如今,古树已然成为村民心里无可替代的精神象征。
  在阳泉盂县后元吉村,百年柳树历经风雨,依然挺立。后元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琪说,他小时候,时常和同伴在树荫下玩耍,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近年来,柳树依然“张开臂膀”,为村民提供荫蔽。陪伴大家的同时,柳树也见证了后元吉村一点一滴的变化——街道硬化、景观墙建设、醋产业发展……
  每逢周末,不少人会到阳泉城区大阳泉村探访“老阳泉”文化印记。除了古建筑,古树也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游客行走至此,或在树前端详,或在树下乘凉,纷纷赞叹“树景和谐交融”。
  阳泉市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中心相关负责人董磊介绍,古树指的是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是指珍贵稀有或具有重要历史、文化、景观与科研价值以及纪念意义的树木。阳泉市现有在册古树6000多棵、古树群10处。它们仿佛一位位“寿星”,见证着阳泉的历史,讲述着光阴的故事。
  配“拐杖”勤“输液”
  古树名木“老有所养”
  千百年间,一棵棵古树名木深深扎根土地,见证了村庄变迁,记录了阳泉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生命力逐渐减弱。它们有的空腐,有的倾斜,有的被松鼠啃食,有的蛀虫缠身。对此,阳泉市相关部门主要采取避让建设以及原地保护的方式,呵护绿色“活文物”,留住难得的城市记忆。
  什么是避让建设?董磊举了一个例子。近年来,在国道307、207线阳泉市绕城改线工程中,阳泉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林业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施工现场,对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进行问题解答、技术指导,既为重点工程顺利推进“保驾护航”,也保护了一棵棵古树名木。
  怎么算原地保护?董磊说,一方面,阳泉市积极向上申请保护经费,用于古树名木复壮;另一方面,与保险公司合作,为古树名木量身打造了保险方案,让其“养老”更有保障。阳泉郊区清石台村代家庄有两棵古槐,帮助其复壮过程中,相关部门修剪枯死树枝、加强病虫害防治、进行防腐补洞,帮助其继续健康生长。此外,大家用钢柱支撑古树枝干,给其配备“拐杖”防止倾倒,同时制作围栏和石碑,更好保护古槐。
  无独有偶,平定县瓦岭村在保护古树名木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瓦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穆晓华说,村里的一棵柏树有“天下第一石柏”“三晋第一名柏”美誉。近年来,村里在柏树周边安装监控摄像头,安排专人给柏树清除杂草、修剪枯枝、输送营养液。大家定期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让古树成了瓦岭村发展乡村旅游的一张绿色名片。
  力度加大保护升级
  “绿色记忆”生息绵长
  “古树名木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延续着优质的生物基因。它们历经风雨,在一次次考验中坚强存活。保护古树名木,就是保护历史,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优良基因的需要。”谈到3月15日起施行的《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董磊激动地说。
  我国以行政法规形式为古树名木撑起了法治“保护伞”,不少市民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条例出台,有助于古树名木得到永续保护。条例明确了古树名木受法律保护,明确了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养护责任人、社会公众应该承担的责任,为古树名木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历史文化传承有了保障。古树名木往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不少还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相关联。条例的施行不仅可以保护好古树名木,还有助于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部门可以积极宣传、解读《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这样做有助于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形成全民共同参与古树名木保护的良好氛围。”
  阳泉市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并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为了进一步强化古树名木保护法治保障,阳泉市积极推进《阳泉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制定。2023年,阳泉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林业局)完成《阳泉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草案)》的起草任务。2024年,阳泉市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中心召开《阳泉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草案)》讨论会,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详细对条例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系统讨论和修改。目前,《阳泉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制定工作,正在紧张有序推进中。
  除了强化法治保障,阳泉市还充分挖掘古树名木的景观价值和文化价值。相关部门邀请阳泉市文联、阳泉市摄影家协会的专家,对古树名木背后的故事进行挖掘,形成文字和照片,让古树名木成为乡村的名片、历史的讲堂,助力文旅产业发展。此外,阳泉市划拨经费用于古树名木保护;在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期间,开展宣传活动,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加大对破坏古树名木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守护“绿色国宝”。
  古树参天,名木茂盛。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在人们的守护下,“绿色文物”发新芽、绿满枝,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大家携起手来共同保护古树名木,守护“绿色记忆”,是对自然最深沉的敬意,对后代最真挚的承诺。

  山西晚报记者 温丽芳 通讯员 张泉东

  链接
  《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大家了解一下
  2025年3月15日起,《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
  《条例》共30条,是我国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对古树名木分级分类认定公布、加强日常养护管理、严格限制采伐和移植等内容作出规定。《条例》填补了古树名木保护领域国家层面的法规空白。
  《条例》突出科学保护、原地保护,全链条、全方位严格保护古树名木及其生长环境,为古树名木健康生长创造了法治条件;构建政府主导、属地负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对非法采伐、移植、损害古树名木等违法行为,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全面追究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
  《条例》所称古树,是指树龄100年以上的树木,不包括人工培育、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商品林中的树木;名木,是指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科学、景观价值或者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
  《条例》明确,国家保护古树名木,禁止损害古树名木及其生长环境。为营造保护古树名木的良好社会氛围,对古树按照下列标准实行分级保护:树龄500年以上的,实行一级保护;树龄300年以上不满500年的,实行二级保护;树龄100年以上不满300年的,实行三级保护。全国绿化委员会每10年组织开展一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
  县级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利于加强古树名木日常养护的原则,明确有关单位、个人作为古树名木的日常养护责任人。日常养护责任人发现古树名木遭受损害或者出现生长异常等情形的,应当及时报告县级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县级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及时组织现场调查,并对所涉古树名木采取救治、复壮等措施。
  古树名木原则上实行原地保护,不得移植。移植古树名木应当就近实施。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古树名木分级保护巡查制度,根据古树名木的保护等级、分布地域、长势情况等确定巡查周期,定期开展巡查。
  国务院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
  此外,《条例》还明确,违反本条例规定,采伐、移植古树名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没收违法所得,并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涉及实行一级保护的古树和名木的,处每株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涉及实行二级保护的古树的,处每株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涉及实行三级保护的古树的,处每株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山西晚报记者 薛建英 实习生 郭添瑜

(责编:李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