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晋协同探索区域发展新范式

长治上党(上海)科创中心启用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地市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山西晚报讯(记者 张文举 通讯员 宇鑫 李玲)3月28日,黄浦江畔的上海陆家嘴金融城里,长治上党(上海)科创中心正式启用。这座镶嵌在长三角核心区的“创新前哨”,与早前落子的深圳、北京科创中心形成三角之势,标志着资源型地区上党区以创新发展模式打破地理桎梏,在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三大国家战略区域完成跨地域创新布局。
  “在上海设立科创飞地,就是要让上党区零距离对接顶尖科研机构、人才储备和国际化的创新环境。”上党区发改局局长闫燕莉在活动现场分享道,“通过‘上海研发、上党转化’模式,我们将聚焦产业优势,抓好项目统筹、资源整合和政策对接,完善创新机制,争取更多企业落地上党。”当太空尺度公司的航天遥感技术、上海理工大学的电能转换专利与上党区招商中心签署合作协议时,这种技术要素的西迁不再是被动承接,而是基于精密计算的战略匹配——上党本地煤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沉淀的工业数据,恰好为长三角的前沿技术提供了产业化发展阵地。“以往我们受地域限制,人才引进比较困难。科创飞地平台成立后,会打破地域限制,打开发展格局。”山西长治雅瑞地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勇直言:“借助飞地,我们可与当地专业高校、行业协会等建立紧密联系,及时掌握市场动态,获取最前沿、国际化设计理念;通过前端研发创新+后端基地生产模式,快速调整产品研发方向和生产策略,生产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地毯产品,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此刻,这种“上海创意+山西制造”的模式,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
  当要素流动突破地理边界,制度层面的开放便成为激活价值的钥匙。当土地、劳动力等传统要素红利递减,资源型地区的转型突围愈发依赖制度型开放。上海飞地运营首日,雅瑞地毯、八义窑红绿彩陶瓷、东掌小镇、鹿鸣酒业等多家企业代表登台推介,全方位展示了上党区的产业优势与文旅资源,涵盖农产品、陶瓷工艺、特色小镇、文旅项目等,通过飞地平台,文旅资源实现品牌溢价倒逼服务标准升级,推动制度开放从产业向公共服务领域延伸,凸显上党“文化+产业”双轮驱动的独特魅力。八义窑红绿彩陶瓷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亚敏感叹:“上海科创飞地是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希望以后多参加推介活动,让更多人了解非遗文化,助力企业更好发展。”
  这种跨区域要素重组已显现实效。上海凝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宏勋感叹:“这里将成为上党资源在长三角的集散地,既能促进老乡交流,又能推广家乡产品。”上海清美集团蔬菜采购总监裘晋铭透露合作进展:“通过飞地平台,我们正与上党企业对接西红柿供应链,期待实地考察建立稳定合作关系。”
  飞地平台的价值不止于产业,更深层的价值在于构建“人才环流”生态。同济大学学生李恪纯说:“希望平台为在沪学子提供就业机会和项目机会,也让我们能反哺家乡建设。”同学郭炜辰补充:“我们也会发挥自己的专长优势,架起沪晋人才桥梁,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这种“上海成长+家乡贡献”的柔性引才机制,以“人才环流”替代“单向流失”,正在破解资源型地区“引不来、留不住”的难题。上党区企业家协会现场赠予科创中心“融科汇智”“集才聚智”书法作品,寓意深化产才融合。东掌小镇、天下都城隍等企业通过文旅推介,展现“文化+产业”双轮驱动的区域发展逻辑。
  自2024年以来,上党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先后在深圳、北京、上海设立科创中心、人才工作站和青年创新创业创造基地。旨在借助一线城市的科研、金融、人才等前沿优势,叩开走出山西、走向全国、通往世界之门,推动科研与产业“双向奔赴”,培育高附加值产品、新型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激活上党区二次创业转型升级新动能,为建设“四宜”上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注入澎湃动力。从黄浦江畔的“创新前哨”到太行山下的产业热土,这场跨越山河的协同试验,正在以飞地经济为支点,撬动资源型地区从地理破界走向生态重构,为区域协调发展书写新范式。

(责编:李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