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带你游山西】吕梁市博物馆:品雄汉风华 赏石上千秋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地市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吕梁市博物馆馆藏的汉画像石。本报记者王少科摄

扫描二维码可观看完整视频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这个口耳相传和在典籍里记载了两千多年的故事,在吕梁市博物馆里的一方汉代石刻上惟妙惟肖地向世人展示了出来。
  “博物馆建筑总面积7591平方米,是山西省内唯一的汉画像石专题博物馆。馆藏文物共计3161件,其中珍贵文物210件,涵盖吕梁出土的汉画像石及商代青铜器等,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3月18日,记者走进吕梁市博物馆,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在一方方石刻里穿越千年,寻迹汉代风华。
  画像石是绘刻在祠堂、墓室等石质材料上的纹饰和图画,产生于西汉初年,消亡于东汉末年,历时三百余年。吕梁是我国汉画像石分布的重要区域,汉代主要属西河郡,是抵御匈奴、拱卫京畿的军事重地,也是通往北方边塞的交通要道。吕梁汉画像石的大量使用主要得益于西河郡治的内迁,特殊的地理位置与环境因素造就了其鲜明的地域风格,独树一帜,异彩纷呈。
  “吕梁出土的汉画像石,大多采用当地的砂质叶岩,这种石吸水、吃色,画在上边的墨线和色彩历经千年不变,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一定的影响,北京故宫博物院等都有吕梁出土的汉画像石。”在讲解员的介绍下,我们走进了汉画像石的世界,“这块石刻是我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左表汉墓之‘火牛阵’画像石,它描绘了火牛阵和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石刻的左上侧绘刻着一武士手持长剑与一角上缚长刀、尾巴翘起的牛搏斗的画面,经过专家辨认鉴定,被命名为‘火牛阵’,而这块画像石的墓主人,正是汉代‘持节使匈奴中郎将’左表。石刻的右上方绘刻的是信陵君窃符救赵故事中,信陵君的侍从朱亥击杀晋鄙的画面。石刻的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们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传承。”
  据史料记载,左表,字元异,中阳人氏,生前曾任汉代持节使匈奴中郎将,主要负责管理匈奴、收受贡品、颁布诏书。他的官职可以直接反映出汉朝的强大,与汉武帝决心击败匈奴、扫除边患以及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逐匈奴于漠北,封狼居胥”的辉煌战绩相互印证。墓葬建于公元150年,所在的吕梁市离石区马茂庄村,也是汉朝对西河郡管理疆域划分的历史佐证。
  泱泱汉风,荟萃一石。汉代先民将“事死如事生”的理念付诸刀笔,在一块块石头上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生产生活等内容,雕刻与绘画紧密结合,气势磅礴、粗犷浑朴、奔放豪迈,是汉代艺术园地中一朵风韵卓然的奇葩。

王少科 要佳 秦嘉良

(责编:刘_洋、刘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