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业态 激发新动能

——大同市平城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纪略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地市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大同古城一角。本报记者翁剑摄


  近年来,大同市平城区紧扣“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战略指引,以“全域旅游、全季体验、全龄服务”为抓手,通过深化文旅融合、创新业态布局、提升服务品质,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走出资源型城市转型特色路径;通过打造“数字文创产业园”“非遗研学基地”等创新项目,将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为山西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平城样本。

破题全域
从“景点旅游”到“全景体验”

  平城区依托大同古城、代王府等核心资源,构建“城景一体、古今交融”的全域旅游格局。2024年,平城区推出“两小一府”(小石子景区、马家小村景区、代王府)特色文旅矩阵,通过沉浸式演艺、非遗市集等创新形式,实现“白天观景、夜间消费”的全时段体验。
  为放大文化IP效应,平城区策划“平城故事”系列活动,将古城文化与非遗技艺、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开发“非遗研学”“国潮光影秀”等新业态。同时,借助长城一号旅游公路串联沿线乡村旅游点,打造“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摘、冬冰雪”四季全时旅游产品,实现文旅市场“淡季不淡”。

提质增效
以“绣花功夫”打磨服务品质

  平城区将“游客满意度”作为检验文旅融合发展成效的核心标准。2024年暑期,全区动员400余名党员志愿者组建“平城先锋”服务队,在古城设立7个便民服务站,提供热水、充电、导览等暖心服务。针对节假日住宿紧张问题,开放13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应急住宿点,免费接待大学生游客,赢得广泛赞誉。
  该区创新推出“价格自律+动态监测”机制,对餐饮、住宿行业实施明码标价和随机抽查,严查哄抬物价行为。同时,整合36所学校操场作为免费停车场,开放120家商户卫生间,有效缓解“停车难”“如厕难”等痛点。2024年,全区旅游投诉率同比下降23%,游客复购率提升18%。

创新驱动
数字赋能激活产业潜力

  平城区以“数字+文旅”为突破口,推动传统业态转型升级。2024年,该区投资2600余万元实施小石子景区数字化改造,建成智慧导览系统、VR体验中心等设施,实现“一部手机游平城”。此外,通过打造“数字文创产业园”,引入30余家科技企业,开发AR明信片、数字藏品等文创产品,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
  为培育新兴消费场景,该区在方特欢乐世界推出“冰雪奇妙夜”主题活动,通过光影艺术、互动游戏构建沉浸式夜游空间;在代王府复原明代宫廷市集,日均客流量突破2万人次。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游客体验,更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产业协同发展。

展望未来
书写新时代的“平城答卷”

  2025年,平城区计划投资6.8亿元推进阳和坡知青文化旅游区建设,打造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康养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启动“博物馆之城”建设,整合30余处历史文化场馆资源,推出“平城记忆”主题线路。同时,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开通文旅专列,拓展高端客源市场,力争全年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00亿元。
  从“文化遗产守护者”到“文旅融合创新者”,平城区的生动实践印证: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文旅产业不仅是富民产业、幸福产业,更是转型发展的“加速器”。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正以开放姿态书写新时代的“平城答卷”。

本报记者翁剑

(责编:李琳、温文)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