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新闻现场】政策“及时雨” 春耕“种大棚”
【我在新闻现场】政策“及时雨” 春耕“种大棚”
3月12日9时,春光明媚。位于阳高县下深井乡东坨村的阳高县生艺种植专业合作社广袤的田畴里,工人们正抢抓土壤开始解冻的有利时机,搭建钢架温室大棚。钻孔、搭线、安装骨架、焊接棚体,数十位工人各司其职,成排成片的一处温室大棚基地初具规模。
“通过抢工期,这几天已建起98个温室大棚。”32岁的专业合作社社长张生艺兴奋地对记者说,“原计划今年建50个温棚。县里出台了支持‘阳高红’西红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后,俺想法一下子变了,目标是两年内建设500个温棚,面积达到1000亩。”
阳高县山脉蕴藏着火山土壤资源,使得“阳高红”西红柿具备甜度高、口感好、营养价值高等特点。2024年,全县“阳高红”西红柿种植面积达到1.3万亩。张生艺告诉记者,为了进一步推进特优农业发展壮大,全面提升“阳高红”西红柿产业规模、品质效益,日前,县里出台了发挥价格险兜底功能、加强产业发展贷款贴息、加大育苗奖补力度等《支持“阳高红”西红柿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这些举措,更加激发了他投资特优农业的决心。
正在东坨村查看温棚标准化建设的下深井乡党委书记孙会峰告诉记者,县里出台扶持“阳高红”的十条奖补政策后,合作社和农户建大棚种植西红柿的积极性都很高。
丁零零、丁零零……“孙书记,您好!”“义平啊,忙啥哩?”“孙书记,俺在普家梁流转土地哩。今个天一亮,俺就跑出流转土地了。今春至少建设180个温棚,你过来看看哇!”临近上午11时,孙会峰接到了该乡董家庄村曙光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董义平的电话。他陪同记者驱车前往曙光种植专业合作社。
只见一排排高标准钢结构温室大棚拔地而起,县里派下的工程技术人员正在工地定位水井、铺设管灌。董义平告诉记者,他的合作社近年来已流转农民土地3000亩。去年种植玉米,由于天旱、使用传统耕作方式等原因赔了本。正当他一筹莫展,孙会峰来到他家,鼓励他发展设施农业,种植“阳高红”,并承诺帮助解决种植技术、蔬菜销售、建棚资金等困难。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春节后,他开始小范围发展温室大棚。当县里奖补政策正式出台后,他如同吃了“定心丸”,决心大规模发展种植西红柿温室大棚。
“病虫害、自然灾害防不胜防。政府和农户共同出资,给‘阳高红’西红柿投保等十条扶持措施一出台,种植户一百个放心了。”走出田间,回头望向热火朝天建设温室大棚的场景,孙会峰眼神里充满了喜悦,“今年下深井乡温室大棚累计可发展到2400栋,其中新增的就有800栋。”
本报记者赵志成 本报通讯员孙展春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