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民意 抓整治 办实事】忻府区:急民之所急 为农田“解渴”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地市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元宵节刚过,在驶往忻州市忻府区云中路街道吕令村的途中,车窗外满载着种子、化肥等农资的货车不时闪过。
  去年旱情严重,忻府区纪委监委闻“旱”而动,紧盯高标准农田灌溉问题,组建督导检查组深入田间地头调研监督,走访发现吕令村高标准农田9号井受干旱影响明显,出水量降低,影响耕地浇灌。
  2023年底吕令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原有7口水井的基础上,更新2眼水井,并配套铺设管网及硬化田间道路,这样全村3400亩农田就全部上了水。没料到遇上大旱,地下水位下降,村北新打的9号井出水满足不了浇地需求。
  62岁的于喜田种了18亩玉米,其中有1亩就“喊渴”。
  督导检查组迅速组织协调乡村干部和涉农相关部门现场办公研究对策,由忻府区农业农村局牵头组织新凿机井,只用10天就完工并投入使用,保障了400亩农田的用水需求。
  于喜田的1亩玉米及时浇上水。他高兴地说:“不仅保障了收成,而且高标准农田建好后,出水口就在地头,俺们村的地更值钱了,流转费也明显比别的村高一头,今年别的村一亩地1300块,俺们得1500块。”
  土地流转费为啥能比周围村高?“原先一眼井供着一片地,现在村里9眼井的供水管连在一起,连成了一个地下‘大水网’,万一有一眼井出了故障,也能有其他井接替供水,不会再出现坏了一眼井,一片地就没法浇。”吕令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周未云说。
  在整修吕令村高标准农田灌溉问题的同时,忻府区纪委监委举一反三向区农业农村局提出工作建议,督促区农业、水利等部门以及各乡镇全面排查农用井灌溉系统,加强高标准农田续建配套和管护,切实保障和提升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抗旱供水能力。
  地处忻定盆地的忻府区是忻州市的“菜篮子”,尤其是辣椒、甜瓜声名远播。全区在全面排查中,7个乡镇(街道)13个村共开凿机井12眼,更换及配套水泵31套。忻府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要满足农业灌溉用水,做到既有水能‘喝饱’,还要节水能‘喝好’。”
  在新开工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忻府区不仅尽量做到各村水井管网能连则连,而且大力推广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去年全区粮食、蔬菜水肥一体化面积达到20.3万亩以上,亩均节水率可达30%以上,有效降低了农业灌溉用水量。

本报记者王利强

(责编:马云梅、刘_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