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政策组合拳 优化营商软环境
——晋中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纪略
打好政策组合拳 优化营商软环境
——晋中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纪略
晋中市知名民营企业龙湖精密电子(山西)有限公司展厅一角。本报记者郝光明摄
历史上,晋中是晋商故里,书写了五百年晋商传奇。
改革开放之初,晋中是山西民营经济最早起步的地方。
晋中这座城市的成长,从来都是与广大民营企业携手共进、相互成就的。2024年,该市民间投资完成299.9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43.94%;预计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在55%以上;民营经济税收总额215.27亿元,占比72%;全市民营“四上”企业2348个,占全市87.5%;全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42.09万户,占全市99.73%。
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该市构建了“1+N”政策体系,《晋中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工作方案》作为政策体系的总领,从打造公平竞争环境、推动政策落实落细、加大多元要素支持等6方面明确了21条工作措施,《晋中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局际联席会议制度》《分层级建立政府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的机制》《晋中市民营经济发展2024工作要点》等配套政策凝聚系统合力,加强统筹协调,全力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保障民营企业用地需求上,该市2024年共为民营企业供地100宗、2469.63亩;在优化政务服务上,全力推广应用我省涉企政策“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2024年平台累计上架涉企政策3730条、政策解读245条,年度项目申报203项;在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上,建立纳税人问题诉求“收集、整理、分析、处理、反馈”全流程闭环管理工作体系,及时破解税费优惠政策落实的“中梗阻”,2024年全市共减免税金101.3亿元,降费3.48亿元;在畅通政企沟通渠道上,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该市发展改革委协调对应市直部门明确解决方案,助企纾困,开展民间资本推介服务,2024年全年该市纳入全省民间资本项目22个,计划总投资523.22亿元,拟引入民间资本196.9亿元。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夯实民营经济发展基础,该市在全市范围推广“信易贷”平台,努力打造面向经营主体、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三位一体”的全流程融资综合服务体系,目前“信易贷”已有3.6万户企业、33户金融机构入驻,上架金融产品93个。
同时,统筹推进全市中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牵头建立市级中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组织金融管理、银行等机构开展集中联合办公,统筹各县(市、区)高效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目前,全市走访企业已超过90%,4300余户企业获得融资支持171亿元,2024年晋中市银行放贷金额居全省第二。在此基础上,以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为着力点,以“普惠金融推进月”“聚势新质生产力、融合赋能益企行”等活动为载体,加强政银保企对接,提升普惠服务质效。2024年,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3.44%,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26.15%,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此外,持续为企业提供司法保护。截至目前,该市为企业提供免费法律咨询36248次,受理特殊群体法律援助1603件。
民营企业是经济增长的“稳定器”,更是创新驱动的“发动机”。
今年2月24日,晋中市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要求全市上下坚决落实国家及我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拓展民营经济投资空间、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护航民营经济做大总量、扩大增量、提高质量。同时,鼓励民营企业把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发挥“晋创谷·晋中”大学城、综改区、农高区“一城双区”创新模块引领作用,引导民营企业深度参与“四链”融合,建立“创新龙头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体系,用好开发区、专业镇、产业链、产业园等抓手平台,推动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集链集聚集群、向新向绿向效。
此次会议强调,要注重培优民营企业家,强化政治引领,筑牢民营企业家政治底色,引导企业家提升能力本领,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履行社会责任,厚植家国情怀,为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多作贡献,为社会奉献爱心。
会议还提出,全市上下要优化环境,大力支持民营企业放开手脚搞经营、心无旁骛谋发展。以政策环境赋能,完善政策落实机制,把政策红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营商环境固本,聚焦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构建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做到企业办事无忧、政府无事不扰。以服务环境助力,把民营企业家当“自家人”、把企业事当“自家事”,健全常态化调研服务机制,精准助企纾困。以法治环境护航,强化执法监督,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以政商环境保障,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建立政商交往正负清单,“亲”而有度、“清”而有为、“清”上加“亲”,让企业和企业家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
晋中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又一个“春天”已经到来。
本报记者郝光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