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召开
十方面发力争取实现GDP增长更好结果
晋城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召开
十方面发力争取实现GDP增长更好结果
2月24日上午,晋城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召开,市长薛明耀代表晋城市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工作安排。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在实际工作中努力争取更好结果。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经济增长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左右。约束性指标按照省定要求全面完成。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十方面工作:
(一)坚持向新而行、向效而行,全力打好产业转型攻坚战: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以能源基础夯实产业基础;以数实融合促进产业融合;以消费升级推动产业升级;以开放空间拓展产业空间。
(二)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力打好文旅康养攻坚战:丰富产品供给,坚持政府做“生态”、景区做“平台”、市场做“业态”,不断提升“示范区+大景区+百村百院+精品线路”产品供给体系;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文旅康养市场监管,建立完善以游客为中心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让每一位游客“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行得顺心、游得舒心、购得称心、玩得开心”,做到“旅游满意在晋城”;扩大品牌影响,持续办好中国(山西)康养产业发展大会、神农炎帝故里民间拜祖等系列活动,精心组织贯穿全年的文旅康养促消费特色活动,发挥文旅康养城市联盟作用,叫响叫亮“东方古堡、人间晋城,云锦太行、诗画晋城”品牌。
(三)坚持项目至上、产业为先,全力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抢抓机遇谋划项目,灵活运用“七种招商模式”;完善机制推进项目,用足用好“四全工作法”,紧盯年度计划投资860亿元的1561个建设项目,逐项梳理今年计划开工的637个项目,量身定制“一项目一清单一方案”,加快前期手续集中办理,确保一季度新建项目开工40%以上、上半年开工80%以上;聚焦重点攻坚项目,抓好总投资98亿元的晋城机场“1+4”工程,民用机场、机场大道开工,加快搬迁安置和配套工程建设,推动总投资68亿元的东南过境高速开工,抓紧总投资82亿元的阳运高速晋城段前期工作。
(四)坚持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全力打好改革创新攻坚战:深化改革增动力,深入开展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不折不扣完成7大类28项改革任务,力争市属国有企业亏损面、亏损额均下降10%;强化创新激活力,加快“晋创谷”高水平运营,新认定10家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立项20个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开展新一轮职业教育“双高计划”,支持山西科技学院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优化平台提效力,做强重点产业链,新增省级“链主”企业1家、“链核”企业3家,十大产业链营收突破1400亿元,培育壮大专业镇,新增1个省级专业镇、3个市级专业镇,全市专业镇营收突破750亿元。
(五)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全力打好城乡融合攻坚战:打造山水交融的现代城市,完善城市功能,红星街东延、冯苗路等4条道路,七一路、金城路等5处微循环全部建成通车,完成国家海绵示范城市建设,确保顺利通过验收,实施城市公园和市政道路绿化“微更新”,完成主城区背街小巷整治,新建1100个5G基站,加速千兆光网推广普及;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增强丹河新城活力,加快“人、产、城、文、景”协同发展,开工建设合聚健康产业园、凤展假日广场、动漫文创产业园,培育引进一批新经济产业和生活性服务企业,建成完善一批高品质现代新城路网和市政基础设施,年内实现10万人口集聚,让丹河新城尽快活起来、火起来;加快城乡交通、供水、用气等一体化建设,新建“四好农村路”298公里,提升10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实现城乡居民用气全覆盖;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突出重大工程牵引,抓好总投资616亿元的太行一号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带建设,“路景村业”一体推进,完成年度投资94亿元以上,抓好总投资269亿元的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建设,聚焦先行区高质量发展,加快实施总投资65亿元的30个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0亿元以上,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打造50个精品示范村、300个提档升级村,加快20个特色片区建设,精心营建云锦太行、城乡融合、东方古堡3条示范廊带。
(六)坚持政府有为、市场有效,全力打好营商环境持久战:创优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构建精准有效的要素环境;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七)坚持减污降碳、扩绿增长,全力打好生态环保持久战持续攻坚污染防治。紧盯“十大任务”、用好“十项机制”,实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强PM2.5与臭氧协同治理,统筹推进“五尘”同治,加快间歇式固定床气化炉淘汰提升,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坚持“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组合治污,建成投运高平丹河下庄、阳城濩泽河、沁水县河等3处人工湿地,加快推进阳城润城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工程,确保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
(八)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全力打好民生改善持久战: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引导各类经营主体稳岗扩岗,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脱贫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9万人;促进教育优质发展,实施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计划,持续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支持晋城一中建设现代化全国一流名校,深入推进新优质初中建设,全面改善市直8所初中学校办学条件,一体推进市区12所新优质初中内涵提升,新改建10所中小学、10所公办幼儿园;打造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升级版,扎实开展医疗卫生强基工程,阜外心血管病技术培训中心、市第三人民医院、市妇女儿童医院年内建成,荣军优抚医院新建住院楼加快推进,建设中医药强市,市中医院积极争创三级中医医院;繁荣文化体育事业,打造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优质文创产品和文艺精品力作;完善社会兜底保障。落实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政策要求,引导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落实最低工资标准,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健全人口发展体系,落实生育服务支持政策,建设生育友好型城市。扎实推进城镇社区养老幸福工程和乡镇区域养老中心建设,持续推进老年助餐服务。
(九)坚持群策群力、共建共享,全力打好社会治理持久战: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推进社会综合治理,持续推广东圣社区、前书院社区、大张村、南山村等创新治理试点经验,努力打造更多暖心社区、善治乡村;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建成“1+3+N”市级治安防控系统。
(十)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全力打好安全稳定持久战:坚决筑牢安全防线;全面提升应急能力;有效防范重大风险。
山西晚报记者 李吉毅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