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尽所能 变废为宝
襄汾:综合利用让废弃秸秆变为“香饽饽”
“秸”尽所能 变废为宝
襄汾:综合利用让废弃秸秆变为“香饽饽”
本报讯 (通讯员 黄丽波 王 昕) 农作物收获之后,如何处理秸秆是个难题。近年来,襄汾县农业农村部门积极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昔日令人头痛的废弃物,变成了助农增收的“香饽饽”。
襄汾县是农业大县,这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耕地面积达88.7万亩,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22万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68万亩,玉米种植面积54万亩,是山西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年粮食总产量4.51亿公斤,鲜秸秆产生量约90万余吨。
去年以来,该县持续强化秸秆综合利用路径探索,形成了多元化利用格局。一是开展秸秆深松旋耕还田利用。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旋耕”“秸秆还田+深翻+旋耕”“秸秆还田+深松+旋耕”等农机耕作技术,通过深耕、深翻有助于打破犁底层,起到耕作层梯次加深、厚沃增肥的效果,全年实现秸秆还田3.6万亩。二是实现秸秆饲料化利用。依托全县牛羊养殖市场主体和分散养殖户,积极扩大草食性动物养殖业,大力推广秸秆青贮、氨化等处理技术,有效提高秸秆饲料的营养价值和转化率。
襄汾万嘉润禾农牧业有限公司通过政策扶持,分别在永固乡北众村、南贾镇连村、古城镇关村建立了3个秸秆收储站点,年收集鲜玉米秸秆压实封闭发酵10万吨,临时收集外销秸秆5万吨,降低养殖户饲喂成本,提高了秸秆的利用价值,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襄汾县广福源家庭农场肉牛存栏量350余头,饲料化利用秸秆1万吨。三是实现秸秆肥料化利用。依托襄汾县农绿园农业有限公司和坤元两个有机肥加工企业,对秸秆和人畜粪便等混合而成的物料进行加速分解,获得优质有机肥料,年利用秸秆3万余吨。襄汾县农绿园农业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有机肥,肥料化利用秸秆1万余吨。四是秸秆能源化利用。将秸秆作为燃料进行燃烧发电,把秸秆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能,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五是开展秸秆基料化利用。依托食用菌生产企业,探索利用秸秆基料种植食用菌生产技术,将秸秆转化为高附加值的有机固体物料,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利用,为农业生产提供新的增长点。六是开展秸秆覆盖种植原料化利用。利用小麦秸秆覆盖种植黄芩、远志等中药材,既减少了水分蒸发,保障了土壤墒情,又提高了出苗率,减少了杂草和病虫害,可谓一举多得,覆盖面积为3000余亩,原料化利用秸秆1500吨。
襄汾县目前共有玉米茎穗兼收设备310台,跨区作业50台,带动短途拉运秸秆车辆900余台,就业人员1250余人,完成玉米收获面积52.4万亩,离田收集秸秆17.12万吨,一个作业季可增加农民收入2200余万元。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