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画乡村振兴新蓝图

——灵石县夏门镇夏门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激发乡村治理新动能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地市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图为灵石县夏门镇夏门村全貌。 本报记者 裴晓军 摄

踏入灵石县夏门镇夏门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井然有序的农舍,灰瓦红墙在清冷中更添几分古典韵味,整个村落沐浴在初春的暖阳之下,宛若一幅精致而祥和的田园风光图,处处洋溢着清新脱俗与宁静致远,勾勒出一幅动人且宜人的乡村振兴新图景。这番景象的背后,是夏门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生动写照。

夏门村地处灵石县城以南10公里。该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现存有闻名遐迩的百尺楼,还有文昌阁、关帝庙、古堡等历史遗存,有大禹治水文化、秦王古战场文化、古堡建筑文化,更有山西省十三廉吏之一的“铁面御史”梁中靖廉政文化。是一个集悠久历史文化、雄奇自然风光、重要战略地位、神奇古堡建筑为一体的村落。现有常住人口685户1948人。

2024年以来,夏门村坚持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通过加强村庄规划建设、产业谋划改善村庄容貌、大力发展乡村产业等,扎实推进“十乡百村”示范创建,着力打造美丽乡村、文明乡村、善治乡村,努力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成果转化为和美乡村建设的夏门实践。

在新时代,如何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让村庄变得更加富裕、兴旺?夏门村的答案是: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打造全天候坐班服务室,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解决困难的同时积极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全面提升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同时,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为出发点,通过村级自筹的方式,对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提档升级,并拓展衣物清洗、洗澡理发等延伸服务;对村内原有的公共卫生间进行改造,目前2项工程已全部完工投入使用。

推进人居环境改善一直是夏门村的重要课题。夏门村对照“一拆三清一改”工作要求,持续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由村“两委”主干带头,发动全体党员干部,对全村危废建筑、乱圈乱占、陈年垃圾、边坡垃圾等环境问题进行全面摸排、全面整治,建立问题整改台账,明确问题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全力推进环境整治。截至目前,共拆除废弃建筑2处362平方米,清理农业生活垃圾、坡道垃圾等20余吨,修缮裸露墙体210余平方米。该村还利用广播、微信群、宣传栏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发放倡议书600余份,努力构建村庄大家共治、村委服务的治理格局,并严格按照“村普扫、定点收、县直运”全流程管理模式,细分村级保洁员人员责任区域,每日进行一次全覆盖普扫清洁。除此之外,夏门村广泛听取民意,按照就近就便原则,科学设置生活垃圾固定投放点,明确专人负责垃圾直运工作,督促村民在固定投放点进行投放,杜绝出现垃圾乱扔乱倒现象。

聚焦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夏门村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举措、最管用的机制,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提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夏门村是这样做的: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先后实施了供热、给排水管网建设、主街道路硬化、永宁堡保护性修缮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计投入资金6012.69万元。截至目前,镇区管网建设、主街道及部分道路硬化等已全部完工。

据悉,下一步,夏门村将不断深化推进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引导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拓宽农户稳定增收渠道,努力建设乡风文明、环境宜居、村强民富的美好夏门。

本报记者 崔 斌

(责编:李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