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召开
聚焦“六位一体”打造幸福美丽吕梁
吕梁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召开
聚焦“六位一体”打造幸福美丽吕梁
2月19日上午,吕梁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会上吕梁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熊义志代表吕梁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会议上公布,2025年吕梁市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水平,约束性指标完成省定要求。
2025年,吕梁市政府将围绕该市“六位一体”经济工作主题和今年的“20件大事要事”,重点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着力加快转型升级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吕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吕梁将全力巩固“煤、焦、钢、铝、酒”这五大支柱产业的优势地位,积极推动其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加速转型。在煤炭领域,确保全年产量稳定在1.55亿吨以上,并新增11座智能化矿井。煤化工产业方面,实施4个焦化改造项目和5个煤化工项目,推动产业迈向高端、多元、低碳发展之路。天然气产量稳定维持在29亿立方米以上。钢铁产业有序推进3个优特钢项目,提升产品附加值。铝镁产业通过实施4个精深加工项目,全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白酒产业加快3个项目建设,力争产量突破50万千升,营收突破700亿元。
同时,吕梁市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完善氢能产业体系,推动2个关键产业链项目建设。装备制造业启动5个重大项目,推动产业提质升级。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使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420万千瓦。做大数字经济产业,全面开展村村通5G工程。积极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稳步推进通用机场建设。此外,做活文旅产业,做优生活性服务业,做强现代物流,培育科技服务业,构建起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
着力扩大有效需求 夯实经济增长基础
消费和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吕梁市深入实施“重大项目建设年”活动,紧盯产业转型等关键领域,精心谋划高质量项目,确保项目储备投资额达到年度计划的2倍以上,新入库转型项目投资额增长10%。大力推进祁离高速、太绥高铁等重大项目建设,全年计划签约项目超过120个,引进10个以上投资额5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
在释放消费潜能方面,吕梁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快建设新区万达广场等项目,完善县域商贸体系。积极融入山西中部城市群,深度挖掘外贸潜力,确保进出口总额增长5%以上。办好杏花村国际酒业博览会,增发中欧班列,提升城市的开放水平。
着力深化改革创新 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改革创新是驱动吕梁发展的核心动力源泉。在重点领域改革中,吕梁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任务,深化国有资本、零基预算等改革,引进2000人以上高层次人才,新增2200名高技能人才,为发展注入智力支持。
做优创新平台,全力推进开发区改革,支持吕梁经开区建设省级示范区,成功落地超过30项科技成果。优化营商环境,拓展“吕梁政企通”平台功能,规范涉企检查。全面落实“民营经济16条”,推动落地开工项目超过20个,健全融资机制,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着力促进城乡融合 打造宜居宜业之城
城乡融合是吕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做强中心城区,同步推进老城更新与新区建设,畅通城市交通脉络,加强精细化管理。抓好县城建设,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支持7个县城加快发展,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壮大县域经济,依据各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如离石的服务业、孝义的工业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保障粮食安全,确保粮食产量达到21.78亿斤以上。做优农业产业,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建设612公里“四好农村路”,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建设美丽乡村。
着力保护生态环境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吕梁市勇担生态建设使命,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加强固废治理,健全生态价值实现机制,完成环保督察整改任务。
加强沿黄生态修复工作,扎实推进“三北”工程,确保吕梁山山水工程基本完工。抓好沿汾生态治理,如期完成“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推进煤矿地质环境治理,守护绿水青山。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 提升人民幸福感
民生福祉是吕梁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就业增收,提高相关标准,培训超过2万人,新增就业4万人以上,充分发挥“吕梁山护工”品牌效应。
建设教育强市,深化教育改革行动,新建15所普惠园、10所寄宿校,推进中职教育改革。推进健康吕梁建设,启动妇幼保健院建设项目,提升县域医疗水平。繁荣文体事业,挖掘文化资源,开展惠民活动,促进体育事业发展。完善社保体系,做好社会救助,扩大医保参保覆盖面,办好托育服务,完善养老体系,深化殡葬改革。
着力防范化解风险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安全稳定是发展的基础前提。吕梁守牢安全生产底线,深化治本攻坚行动,突出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加强各领域安全监管,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防范重大风险,有序化解债务存量,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有效处置金融风险,推进保交房工作。提高社会治理能力,践行“枫桥经验”,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山西晚报记者 王晋磊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