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晋城市发布“体育十条”护航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
【关心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晋城市发布“体育十条”护航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
本报讯 记者陈意茹报道: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提出的“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要求,近日《晋城市加强中小学生综合体育活动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发布,明确要求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并于2025年春季学期起全面实施。
《方案》要求,要大力开展大课间活动,让学生动起来,保障每天1小时大课间活动时间。2025年春季学期起,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上午、下午应各安排不少于30分钟的阳光大课间。丰富大课间活动内容,各校因地制宜开展简便易行的体育游戏活动,确保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
小学和初中每天1节体育课,高中每周3—5节体育课,增加体能课和特色体育活动课,积极推进特色体育活动课“走班选项教学”试点。学校要开齐开足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不得以非全体学生参加的课后延时服务、体育社团活动、体育特色项目课等替代体育课(特色体育课)。
加大“一校一品”项目建设,丰富体育活动内容,大力发展足篮排“三大球”项目校建设,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确保每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支持高中阶段学校建立高水平运动队,从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市直高中、各县一中要招收体育类特长生。
深入推进体教融合,明确体育竞赛次数,搭建三级赛事体系。各学校每学期至少举办1次全员参与的综合性运动会或体育节;各县(市、区)每年举办不少于2项单项体育赛事和1次综合性运动会;市教育局联合体育部门每年举办全市中小学生各项体育赛事。广泛开展校园足球运动。
多渠道补充体育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专兼职“体育授课教师”队伍。编制不足的学校可返聘优秀退休体育教师、引进优秀退役运动员和教练员等多种途径,解决体育师资不足的问题。持续开展体育教师培训提升计划,市县两级每年组织开展体育教师专业培训,定期举办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将体育教师组织大课间、带队训练、指导比赛、体质健康监测等工作计入工作量。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
提升学校体育设施水平,拓宽活动空间。各地各校将所需建设、改造、配备经费纳入年度预算,确保条件达标。充分利用校内“金边银角”等空间资源,建设“微操场”“微球场”,增加体育运动空间供给,错时高效提高场地利用率。
建立健全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机制,加强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加大急救设施配置力度,普及应急救护培训。建立特异体质学生档案,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教学内容合理调控运动强度。
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各学校要建立校领导、班主任、体育老师、教职员工共同管理推动的工作机制,不折不扣抓好落实。
严格落实责任,加强督导检查。将学校体育工作政策落实、课程开设、条件保障、师资配备、学生体质、近视防控等纳入教育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每学期至少组织责任督学到校督查1次。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和优良率连续3年下降及学生近视率不降反升的学校实施重点监测和督导。各县(市、区)教育局要公开举报电话,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加强宣传引导,形成家校社合力。引导学生从“要我动”转变为“我要动”,鼓励学生勇于超越自我,激发参加体育锻炼和竞赛活动的热情,充分发挥家校社作用,组织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体育活动,凝聚起关心、关注和支持学校体育工作的强大合力。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