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见闻】大棚抢鲜 菇农丰收在望
【一线见闻】大棚抢鲜 菇农丰收在望
2月15日,记者走进平鲁区凤凰城镇店坪村的和义农牧专业合作社,一个个披着黑色棉被的香菇种植大棚立刻跃入眼帘。移步棚内,阵阵菌香扑鼻而来,只见一袋袋码放整齐的香菇菌棒上,朵朵肥硕可人的香菇从菌包中俏皮地探出脑袋,宛如春日里竞相绽放的花朵。在大棚的微光下,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工人们正穿梭于大棚里忙着采摘,确保香菇抢“鲜”上市,现场一派繁忙景象。“今年冬菇一共种了10万个菌棒,从种到收1个星期就出菇了,能采摘半个月。一个菌棒出4茬,能出2斤左右鲜菇。一批菌棒能持续出菇4个月,共出20万斤。”和义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强一见记者便自豪地说。
要想鼓起钱袋子,选对产业是关键。王强告诉记者,合作社立足村情实际,在特色种植上下功夫,从2021年开始引进种植香菇,并在当地农业部门的扶持下,投资435万元建成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的香菇种植基地,建起6座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和1座容积为300立方米的恒温库。目前,该合作社已经发展香菇种植大棚30多个,种植面积扩大到50多亩,让小香菇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绽放更大光彩。
“每年能种两茬,4月初开始种,到9月份这段时间种的是夏菇,夏菇种完第二茬再换成冬菇,全年能种7个月,总产量60万斤,总收入大约是120万元。”王强向记者继续介绍道。
记者看到,这里的香菇不仅品质优良,而且菇柄厚实、菇形饱满。工人们正将鲜香菇按大小、厚薄进行分装。“我在这里打工一年能干七八个月,摆菌棒、立架子、浇水、采摘,月收入3000多元,一年也挣个两万来块。活儿不累,还能有稳定的收入,在家门口就把钱赚了,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看着这些长势良好的香菇,就像看到自己今后红红火火的日子,干起活来浑身便有使不完的劲儿。”村民王进财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打开了话匣子。
“这几年种香菇很不错,收入挺好。今年我们还打算扩大种植面积,再盖6个大棚,这样产量、收入就能提高1倍,而且还能给周边农户多提供些就业岗位,让合作社和农户共同增收。”谈起下一步打算,王强踌躇满志。
任永亮 武跃林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