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文化盛宴 助力文脉传承

——朔州市文旅融合发展纪略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地市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当新春的钟声在塞上大地敲响,朔州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再次以独特的文化魅力和蓬勃的文旅活力,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在这里,传统与现代交融,历史与未来对话,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一个个活力四射的文旅活动,不仅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欢乐,更为朔州的文化旅游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春盛景:塞上大地年味浓

  春节期间,朔州大地处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气氛。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火红的灯笼、绚丽的彩灯将城市装点得流光溢彩,浓浓的烟火气中弥漫着独特的文化魅力。
  近日,记者从朔州市文旅局了解到,春节假期,应县木塔火爆出圈,文旅活动年味十足,文旅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玩法不断涌现,文旅市场呈现出供需两旺的繁荣景象,各项数据屡创新高。统计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朔州市共接待游客81.07万人次,同比增长2.18%,游客总花费约3.47亿元,同比增长8.43%。
  节日期间,朔州市博物馆、图书馆预约火爆,“博物馆过大年”“图书馆里过春节”成为众多家庭欢度新春的时尚选择。该市博物馆推出非遗剪纸手工制作、龙年文化体验等文化活动,让广大群众在博物馆度过一个有趣、热闹的春节。
  从迎春灯会到非遗戏剧展演,从面塑美食到年画、剪纸、书法等,形式多样、创意新颖的“金蛇迎春”文旅年俗活动和各类文化惠民演出,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的文化盛宴。

文化传承:历史瑰宝展新姿

  朔州,这片古老的土地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全市现拥有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2487处,涵盖了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等多种类型。其中,广武汉墓群、崇福寺等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宛如中华文明宝库中的璀璨明珠,闪耀着历史的光辉。共有267个项目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朔州秧歌、赛戏等项目独具塞上特色,展现了朔州文化的个性与魅力。
  近年来,朔州市文旅系统不断加大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利用力度,举办各类主题展览和社教活动,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从“壁彩丹青·辽金风韵”壁画展到“博物馆里过大年”,从“非遗游园会”到“免费送戏下乡”,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让群众深入了解了朔州的历史文化,也进一步推动了文旅融合。
  随着游戏《黑神话:悟空》的爆火,应县木塔和崇福寺等古建筑景区热度持续升温,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为了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该市各景区延长开放时间、提升服务质量,让“悟空效应”变成长效流量。2024年,朔州市重点监测景区接待游客291.959万人次,同比增长133.67%,门票和经营性收入6076.72万元,同比增长133.67%,应县木塔更是跻身省内最热门的5个景点之一。

文化惠民:群众共享文化盛宴

  朔州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深入推进文旅融合,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2024年,朔州市组织了以“礼赞新中国、逐梦新时代”为主题的群众文化系列活动,举办了网络摄影大赛、锣鼓大赛等各类群众文化品牌服务活动11项24场,充分展示了群众的文化自信和群众文化建设成果,增强了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去年,朔州市图书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大力开展各类全民阅读活动共计394场次,参与人次达7万余人,接待到馆读者65万余人次。朔州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该局将继续围绕加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实施“五个一批”文化惠民工程,推动文艺精品创作,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落实送戏下乡,举办精品剧目展演等,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本报记者刘成根

(责编:李琳、刘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