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山上的新质生产力
吕梁山上的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吕梁市科技创新紧紧围绕“985”重点产业链,扎实开展有组织科研活动,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改造升级传统产业、谋划布局新兴和未来产业,做深做实校地合作,引进优质科技资源和科研成果,全力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助力产业升级创新,为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交出了圆满的科技答卷。近日,记者走进三家企业,实地了解科技创新如何推动产业创新,助力产业升级。
一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四年研发投入1亿元,获得国家各项发明专利18项
冬日时节,走进交城县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兰化工厂区,现代化工业的气息扑面而来,化肥造粒塔高耸而立,大小不一、粗细不同的原料输送管道铺设在半空中,连接起不同的生产环节……步入装运车间,机器轰鸣,车间内只有几个工人,全自动智能生产线正在紧张有序地运转,自动上料、自动称重、自动缝合、自动码垛一气呵成。产品被打包好后,由自动码放机码放到指定位置,再由叉车送到车间外等候着的运输车辆上,运往世界各地。
“2024年,我们引进了两台价值400多万的全自动包装机,可以24小时不停歇运转,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山西金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闫建东介绍道。交城县自古就有土法制盐的历史传统,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交城目前拥有硝基肥企业32家,产能300万吨,去年实现产值54亿元,营收56亿元,产品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和100多个国家。
实现飞跃式发展离不开科技对于传统产业的“再造与赋能”。金兰化工的发展史是科技对于传统产业“再造与赋能”最好的注脚。“我们公司自2001年成立以来,就深知技术和研发实力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产品核心竞争力的保障。所以我们在研发投入上不遗余力,不断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技术成果转化,2021年以来公司的研发费用累计达到1亿元,累计获得国家各项发明专利18项。现被认定为山西省‘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闫建东介绍说。
在交城,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共识,无论是传统制造还是新兴化工,企业的创新脉动随处可见,也能切实感受到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推动力。作为科技部命名的全国首批、全省首个国家级创新型县,近年来,交城县以创新驱动为动力,以绿色低碳为核心,依托经开区,不断加快推进以焦化、铸造、建材、化工为主的传统产业改造步伐,同时加速形成以大数据、新材料、新能源、新型化工为主的新兴产业体系,与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紧密合作,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活力迸发、动力强劲。
石灰石变身钙基新材料,不仅一石多“吃”,还实现了“吃干榨净”
位于柳林县柳林镇王家庄村的山西石器时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碳酸钙基绿色新材料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的科技公司。近年来,公司以“创新资源开发,引领转型发展”为使命,围绕吕梁山特色石灰石资源,投资开发“石灰石清洁化制备特种纳米碳酸钙及复合钛白粉项目”,把不起眼的石灰石,硬生生变成钙基新材料,不仅一石多“吃”,还实现了“吃干榨净”。
“吕梁地区有着丰富的石灰石资源,但目前仅用于生产建筑碎石、高钙灰、水泥熟料等低附加值的大宗建材制品,造成了很大程度的资源浪费。”在生产车间内,公司副总经理李江对着一幅幅石灰石清洁化制备特种纳米碳酸钙及复合钛白粉项目图板向记者介绍。
根据吕梁市委“985”重点产业链的战略规划,随着柳林县产业转型的步伐,山西石器时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过程所张懿院士团队合作,组建了“中科金恒钙基新材料联合实验室”,建立了“含钙矿物及固废资源清洁高效利用”院士专家工作站,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开发了全新的石灰石清洁制备特种纳米碳酸钙及新型复合钛白粉技术,依靠新技术,使得“老石头”实现了新材料的华丽转身。石灰石在熔炉里经过特殊的工业技术,坚硬的岩石从石块变成柔软细腻的复合钛白粉、从橡胶制品行业到涂布纸行业再到涂料行业,石灰石又以一种新型环保原料展现在世人面前,其价值实现最大化。
走进公司的试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工人师傅们正在对设备、设施运行情况进行加紧调试,“以前5公斤的高钙灰卖不到2元钱,但是制成相同产量的纳米碳酸钙相关材料,价格可在20元以上。”李江告诉记者,特种纳米碳酸钙及复合钛白粉项目,已经申请国家专利八项。下一步,企业将在延伸项目上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把科技成果进一步转化为生产动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整个生产过程中没有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三废”的排放,还可以充分利用工业余热,同步实现废气中二氧化碳大规模矿化利用。
一车车电解铝废渣经过“回炉重造”,蜕变为新能源电池的主要原材料
踏入山西臣功固体废物综合处置利用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便是经过无害化处理后的碳酸锂产品。作为新能源电池生产领域不可或缺的关键原材料,其生产原料竟来源于园区内的电解铝废渣。
在兴县经开区,中铝公司生产电解铝时所产生的废渣,向来是主要的工业固体废物。不过,在众多资源化利用的途径之中,以电解铝废渣为原料生产碳酸锂的这项技术,凭借其独特优势脱颖而出,备受各界关注。在这里,一车车废渣仿佛经历了一场神奇的“变身之旅”,经过“回炉重造”后,华丽蜕变为新能源电池的主要原材料,而经过处理后的电解质,还能再次投入到电解铝生产之中,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可谓一举多得。
“这个项目是我们与山西大学开展校企合作的成果,以电解铝生产过程中的废渣为原料,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资源化高值制备碳酸锂,同时对电解质进行修复,真正做到了对废渣的吃干榨尽,变废为宝。”山西臣功固体废物综合处置利用有限公司技术经理陈生杰自豪地介绍道。作为一家专业从事固废利用的企业,在吕梁市与山西大学深度合作的有力推动下,该公司投资近亿元上马了电解铝废渣资源化高值利用中试项目。这一项目成绩斐然,每年能够处理电解铝废渣6000吨以上,产出碳酸锂200吨,回用电解质2000吨,为固废处理以及资源循环利用领域树立了优秀的典范,成为众多同行学习借鉴的榜样。
从资源型经济的模式中走来,今日吕梁正在创新驱动的征程上阔步迈进。“下一步,我们将锚定全面推进‘四链’融合的目标,进一步开展‘登堂入室’,精准对接国内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切实做好科技金融,着力建设好科技人才队伍,用好用活校地合作和揭榜挂帅的专项,打造一流的创新生态,全面提升全市的科技创新能力,为吕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科技智慧。”吕梁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永胜说。
本报记者沈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