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结艺,让更多妇女在家门口就业
大同结艺,让更多妇女在家门口就业
图为学员们正在认真制作盘扣。 记者杨昱郁摄
“大同结艺是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个项目让更多妇女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目前已有千余名妇女靠这门手艺增加了收入。”非遗文创品牌公司创始人杨雪飞说。春节期间,记者来到大同市唐情结飞天创意有限责任公司,就像走入了一家结艺手工艺品的博物馆,胸针、项链、耳环、香包挂件等一件件独特的作品美不胜收。
这几天,杨雪飞和伙伴们正忙着参加在大同古城内举办的市集。“我们同时还在筹备妈妈市集。”杨雪飞说,现在的结艺作品被很多人认可,市场反响很好,这样就会带动更多人学习结艺手工,让更多人不出家门就能挣到工资。在古城内市集的结艺展位,记者发现各种盘扣的工艺巧夺天工,色彩艳丽,技师郭素云用丝、缎、棉布、麻等材料,经过四道浆布程序,剪条、烙条、缝制定型,一个好看的盘扣就制作完成了。郭素云告诉记者,以前在家只是看孩子、做饭,身边也没有人跟她说说话,自从来到这里,心情都变得愉悦了。最关键的是学会了一门手艺,还能挣钱。“现在每个月都能拿到4000元到5000元的收入,靠手艺挣钱特别有成就感!”郭素云说。
杨雪飞是大同结艺第五代传承人,小时候她的奶奶就教她做盘扣,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慢慢地了解了盘扣和大同文化的历史底蕴,于是更加热爱这项技艺。杨雪飞在2008年创立了飞天创意手工坊,两年后更名为大同市超越飞天文化交流有限责任公司和大同市唐情结飞天创意有限责任公司。她所传承的大同结艺已经成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几年间,杨雪飞在继承盘扣工艺的基础上,衍生出越来越多有着盘扣元素、大同特色、中国风格的系列工艺品和特色家居用品,同时也推广成熟的结艺设计制作技艺,开展非遗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及研学等活动,开发出具有独特魅力和市场潜力的非遗文创产品。2016年,杨雪飞开办了结艺合作社,为更多人提供了就业创业的技能和机会,让大家通过非遗技能增收致富,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力量。
2015年至今,杨雪飞配合阳高县、新荣区和云州区政府相关部门,分别在大泉山镇、花园屯乡和聚乐乡建立了生产基地和手工艺专业合作社,并以农民占股20%、公司占股80%的分配方式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合作社成立后,共进行了百余次培训,参与培训的农村妇女千余人,其中,百余名农村妇女自愿加入手工艺专业合作社,每月可增收400元到1600元。她们都是待岗的女性,从招人到培训再到制作短短几年间,大同市唐情结飞天创意有限责任公司的制作团队已经遍布全市各县区,3000多名城市赋闲女性加入进来,经过学习,大多数学员可以独立完成简单的盘扣制作,这其中还有近20人拿到了省人社厅颁发的手工艺高级技师证书,成为精品盘扣制作的主力队伍。
大同结艺多年来的快速发展迸发城乡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的磅礴力量。“不会—会—初级技师—高级技师—职业教育专业讲师—专业设计师”,这是杨雪飞多年来为姐妹们设计的结艺规划。杨雪飞一直都希望让结艺走得更远,让更多人了解它、爱上它、传承它。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