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高县:大棚兴农 日子舒坦
阳高县:大棚兴农 日子舒坦
“足不出村就挣了两万元,今年过年想买啥就买啥,多亏家门口的好产业!”2月5日一大早,刚从蔬菜产业园区采摘完蔬菜的孙淑兰开心地对记者说。
“以前家里收入全靠玉米种植,一年到头土里刨食,收入还要看玉米行情,远不如我流转土地加上打工的收入高。”59岁的孙淑兰心直口快,说起自己的过去和现在像是打开了话匣子。她告诉记者,由于身体不太好,无法外出打工,加上丈夫年纪大了也干不了重活,原先家里的收入只能维持基本生活。“现在好了。2022年以来,姚家庄村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动员村民流转土地统一建大棚。我们家就是受益者。”
流转土地统一建大棚,村民们一开始心里没底:这模式能行吗?赶上好年景,村里每亩玉米可以收入2000元,流转土地每亩只有900元,这账划不来。为此,村党支部书记姚鲜军挨家挨户去讲政策、说道理:“不能只看租地一项,园区建起来,打工收入是大头!”三番五次,磨破嘴皮子,真心终于解开“心结”。一年多时间,909栋大棚拔地而起,千亩蔬菜产业园区在姚家庄村扎根落户。
听说能打工赚钱,村民在蔬菜产业园区的号召下,每年3月就开始忙活起来。翻地、撒粪、围苗、采摘……闲不住的孙淑兰也早早就来到园区干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这几天采摘朝天椒按斤论,干一天能有120元的收入。”孙淑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实现了家门口增收致富。只要肯干,就有钱赚!我老伴75岁了,去年还在园区打工挣了两万元,日子真是越来越红火了!”
产业兴,乡村旺。记者了解到,姚家庄蔬菜产业园区还吸引了王家庄、沙河台、柳家泉等周边村的劳动力来打工。“一个大棚每年用工花费至少5000元,909个大棚就超过450万。”姚鲜军说,“以前村穷人心散。现在日子有奔头,小卖部收入都翻了倍。”
设施蔬菜大棚联农带农兴业富民,姚家庄村是阳高县的一个缩影。2024年,该县共有设施蔬菜大棚45206栋,形成5个千亩设施蔬菜基地,面积达到6万亩,辐射带动3万余农户直接或间接受益,户均增收1.5万元。
春节期间,姚家庄村集市热闹、年味儿浓浓,整个村庄涌动着一股热乎劲儿。“办好农村事,增加村民收入是关键。未来还要继续谋划园区建设,与周边村组团打造万亩设施农业基地。”谈及下一步打算,姚鲜军信心十足。
李学林 周振宇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