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阳泉锚定目标,综合施策,持续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乡村全面振兴再上新台阶——
用心用力勾勒乡村崭新图景
2024年,阳泉锚定目标,综合施策,持续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乡村全面振兴再上新台阶——
用心用力勾勒乡村崭新图景
郊区河底镇程庄村。(资料图)
平定县巨城镇西岭村。(资料图)
寒冬时节,万物静藏,我市广大农村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温室大棚里绿意盎然,各种蔬果长势喜人;现代化养殖圈舍鳞次栉比,牲畜、禽类、鱼类活力奔涌;乡村年货大集人头攒动,西头岭富硒土豆、西南舁富硒苹果、娘子关富硒鱼等优质农产品销售火爆……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徐徐铺展,沃野田畴编织着希望的经纬。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刚出炉的2024年“三农”成绩单显示,全市一产增加值完成17.3亿元,增速3.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4万元,绝对值位居全省第4;富硒产业产值突破10亿元;坚持“千万工程”经验引领,完成80个精品示范村创建……这组数据从不同侧面反映出我市“三农”工作稳中有进、进中提质、持续向好的态势。数据背后是我市上下担当实干、用心用力探索适合本地的乡村振兴路径,培育优势产业,建设美丽乡村,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生动实践。
守牢底线夯根基
粮丰农稳,盛世和安。稳粮保供始终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2024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83.5万亩,比上年增加0.39万亩;粮食总产量4.74亿斤,收成良好。
事非经过不知难。市、县各级党委、政府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完善、落实惠农政策,努力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各级、各部门聚焦主责主业,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广良种良技,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战胜多重挑战,终迎来秋实满园。
坚持项目引领是我市保障粮食生产稳定的重要抓手。2024年我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重点实施盂县整建制单产提升、平定县有机旱作生产基地建设、郊区有机旱作科研示范基地建设等农业项目,发挥项目示范引领作用,促进科学种粮,带动全市粮食单产提升。其中,盂县整建制单产提升项目在全县10个乡镇打造2个万亩高产片、10个千亩示范方,辐射带动全县玉米种植面积10万亩,广泛集成“一增四改、一防一喷一晚收”技术模式,全面提高良种良法覆盖率和到位率;平定县有机旱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总面积2万亩,项目聚焦良种良法良机配套推广应用,主推模式为玉米深松深耕、密植节本增效有机旱作种植,配套技术为旱作良种应用、宽窄行密植、水肥一体化等;郊区有机旱作科研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占地500亩,重点建设有机旱作农业技术集成试验田、有机旱作新技术展示田、有机旱作集成技术中试推广田,示范推广增隙增密种植、精量播种、田间绿色防控等技术。随着项目的深入实施,我市耕地质量稳步提升、农业生产方式进一步优化,粮食提单产、保总产目标得以实现。
防止规模性返贫是必须坚决守牢的底线。聚焦这一工作,我市坚持动态监测防返贫,全市新识别监测对象334户784人,监测率达到1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针对这些家庭,我市实施“一户一策”帮扶计划,量身定制帮扶措施,让每一份关爱都能精准送达,全面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4586条,消除风险642户1457人,风险消除率45.1%。此外,我市不断完善产业帮扶、就业帮扶举措,想方设法带领脱贫户找出路、奔富路。全年实施408个项目,发展庭院经济6087户,76个脱贫村实现产业项目全覆盖;培育认定就业帮扶主体17个、就业帮扶车间35家,解决10636名脱贫劳动力就业问题。
以“硒”兴农富乡亲
“这是富硒小米,营养价值很高!”
“过年喝点俺们的富硒连翘茶、富硒酒,健康!”
“老陈醋是山西的特产,富硒可是‘晋阳府’老陈醋的招牌。”
……
最近,在2025年全市富硒暨特优农产品年货节和“阳泉硒品”抖音直播间,人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推介。不是阳泉人“凡尔赛”,而是依托我市独特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富硒农业产业给了人们底气与骄傲。
2024年,我市继续锚定打造全国硒资源变硒产业样板区远景目标,在2022年实现“1+10+100”富硒农业产业发展目标、2023年实现富硒产业关键指标“五个翻番”的基础上加压奋进。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闫立彪表示,从找到“农业小市”的出路到探索“特”“优”农业的道路,再到铺就“土特产”升值的前路,“富硒”已成了绕不开的字眼。去年,我市坚持全方位布局、立体化开发,不断完善“研究院+生产地+产业园+集散区+展销端”产学研联动、产加销贯通、多业态融合的全产业链发展架构,以平定县为中心加快富硒产业专业镇建设,积极打造富硒“资源优势”变“产业优势”的高效转化示范区,全市富硒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截至目前,我市参与《土壤中硒含量等级》等4个国家级标准制定,出台杂粮、药茶、水果、蔬菜等6项富硒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富硒农产品种类拓展到14类,富硒产业基地规模增加到10万亩,“阳泉硒品”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企业主体增至56个,富硒产业产值突破10亿元。
我市举全市之力“开垦”富硒沃土,牵引带动全市富硒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广大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从中获益增收,展现新作为、争创新业绩步履不停。去年6月,“与辉同行”山西行专场直播让三晋大地的文化、美景、美食接连“出圈”。来自我市的“宝藏”特产——“晋婆婆”牌富硒小米在“与辉同行”直播间上架,引得天南海北的顾客纷纷下单。商品曝光人数315.76万人、成交订单量1.88万单、成交金额56.22万元……回忆当时的直播“战绩”,山西晋婆婆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桑英姿激动不已:“借助‘大咖’直播间,产品上架几分钟就售罄,简直是‘卖爆’了。”从带领农户种植优质谷子到延伸产业链、发展谷子深加工,从打造标准化富硒杂粮示范种植基地到尝试全链条发展,如今山西晋婆婆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全市富硒杂粮加工的链主企业之一,带动16个村的农户稳步增收。“晋婆婆”牌富硒系列产品更是“抢占”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内高端市场,逐步实现了“谷在阳泉种,米在全国卖”。“想在原有基础上取得新突破、在小米这个赛道走得更远,我们得不断创新,丰富产品种类,迎合市场需求。成功推出小米杯面、牵头建设的平定县特优产业(谷子)数智农业运营中心正式启用,是我们最近的喜事。新产品多起来、产销渠道更畅通,俺们富硒产业的明天会更好。”桑英姿信心满满。
和美乡村绘“丰”景
农家庭院错落有致,乡村道路宽阔洁净,水电气暖配套齐全,业态丰富就业方便,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这不仅是城区义井镇小河村人的好光景,更是近年来我市和美乡村建设的缩影。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美丽乡村”奋斗目标,党的二十大首次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从“美丽”到“和美”,一字之差,道出了乡村建设内涵、目标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
向“和美”而行,让广袤农村从“一处美”向“全域美”、从“外在美”向“内涵美”转变,农民群众生活品质才能持续提升。为此,我市组织“三农”领域党员干部代表赴“千万工程”经验发源地浙江省考察学习,出台《关于学习践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做好2024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的实施意见》,并结合实际确定了“四区五类双百”计划,对全市620个行政村进行分区分类整治提升。
盂县东高速口至藏山沿线城郊融合发展示范区、西南舁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南川河桃河沿线传统村落保护区、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沿线乡村旅游发展区“四区”覆盖318个村,惠及人口众多。目前,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规划、“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有序开展,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工程扎实推进;有机肥加工、蔬果种植、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多点开花;红岩岭、娘子关、翠枫山等6片旅游富集区、40个旅游景区串点成线。全市620个行政村划分为城郊融合、集聚提升、特色保护、基础改善、搬迁撤并五大类。目前,多个村结合村庄资源禀赋、明确发展定位,开始推进村庄规划落地,其中平定县冶西镇尚怡村、郊区西南舁乡清石台村、矿区沙坪街道大村村等12个村加入由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鲁家村发起的“百村联盟”,乡村建设提标加速。2027年年底前要集中打造的200个精品示范村中,80个已完成精品示范村创建。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段红星表示,于细微处下功夫,让乡村逐渐美起来、火起来、富起来,说到底是老百姓受益。一年来,我市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脏乱差问题做起,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
在一个个美起来的乡村,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过上了舒适便利的新生活,自然而然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不少乡村进一步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专项治理高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的突出问题,坚持“星级文明户”评选,引导农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自觉遵守村规民约。乡村治理工作抓好抓实,有力推动了我市乡村治理水平由表及里全面提升。与此同时,兴教育、续文脉、传家训、修村志、承技艺、办赛事……一项项关乎发展的“内核”强起来了,乡村“风景美”与“风尚美”相协调,村民的日子变得舒心又乐呵。“村里环境美了、产业旺了、治理强了,民心自然就稳了。全村老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村子的发展进入了良性循环。”郊区河底镇程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程小白深有感触。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最后一年。全市上下将进一步夯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政治责任,健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奋力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
郭鑫璐 杨晋芳 李凯文/图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