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武:锚定高质量发展 绘就壮美新画卷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地市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治理后的汾河源头碧波荡漾。

毛建茶厂的工人正在进行分拣。

华润电力忻州(宁武)公司。

汾河源头鸟瞰。

马仑草原游人如织。


  在晋西北的广袤大地上,宁武县这颗“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正散发出前所未有的魅力。这里,汾河与永定河的源头汇聚,滋养着这片丰饶的土地;这里,山地起伏森林茂密,煤炭储量丰富,被誉为“地下黑色宝库”。同时,芦芽山的巍峨壮丽,又让这里成为旅游者的天堂。近年来,宁武县坚定落实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要求,按照省市安排部署,在县委书记高建文、县长赵亚峰等县委县政府一班人带领拼搏下,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资源禀赋,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魄力,绘就一幅壮美的新画卷。如今,风华宁武正在高质量发展中绽放新姿。
  项目为王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项目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宁武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赵栋在12月1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宁武县持之以恒前瞻布局,扭住项目建设抓手,积极推动项目在宁武落地开花。
  谋划项目305个,总投资669亿元,这是宁武县交出的一份沉甸甸的项目成绩单。聚焦“两新一重”“六新”发展,宁武县推进了煤炭物流园、华润风电、盘道梁风电、中广核光伏、德信环保建材等一批重点项目。特别是积极推动旭阳能源环保煤炭物流园二期项目,打造了公铁互济、多方拓展、综合立体的煤炭环保发运和物流配送中心,使宁武成为一个陆上港口。
  “我们始终坚持项目为王、项目至上,抓招商、优环境、建机制,为项目落地提供全方位保障。”赵栋说。在推进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宁武县注重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产业集聚区“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共计入驻园区企业59家。同时,深化“双招双引”,与同济大学、西南大学等名校签约项目2个,已建设基地5个。
  今年,宁武县立足稳煤强县根本,抢抓全省能源革命机遇,统筹做好清洁低碳、多元利用、综合储运这篇文章。稳定煤炭运行,已建成28个智能化工作面、3个智能化矿井,即将完成3个智能化矿井和7个智能化工作面建设。持续推进新能源项目,今年实施的三个新能源项目,已有一个并网发电,其他两个正在抓紧推进。
  文旅融合 增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宁武县不仅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还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芦芽山拥有66万亩亚高山草甸、82万亩原始次生林,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这里可供观赏的自然和人文景观150多处,拥有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和3个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是“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预备名录。
  近年来,宁武县深入实施“大芦芽山”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以文旅融合为突破口,全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宁武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闫鹏介绍,为了破解芦芽山景区投资不足、发展不快、后劲不强的难题,宁武县完成了芦芽山景区体制机制改革,由山西宁武大运华盛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接管芦芽山景区。
  在景区建设方面,宁武县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改善基础设施。芦芽山景区规划面积321平方公里,正式开放的旅游景点有芦芽山、万年冰洞、汾河源头、马仑草原、高山天池湖泊群、情人谷、石门悬棺、悬崖栈道、悬空村和宁化古城等10处。今年,宁武县完成了芦芽山景区通信专网与信息化项目,有效解决了景区区域内的基础通信、安全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县委县政府投入1亿元财政资金,用于改善芦芽山景区基础设施。
  在市场营销方面,芦芽山景区入驻抖音、小红书、微信公众号等热门社交平台,定期发布优质短视频和文章。举办了芦芽山开山节、汾源庙会、游伏节、避暑节、电音美食节等营销活动。拍摄了芦芽山宣传片《在芦芽山小住的日子》四季篇、芦芽山旅游微短剧《我在芦芽山等你》,借力《黑神话:悟空》热搜契机,组织各类主题宣传活动,管涔芦芽美景登上央视多个频道,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我们紧紧抓住游客需求,主动延伸服务触角,在芦芽山景区游客中心、马仑草原、万年冰洞等客流量较大景点设置了便民服务站,为游客提供多项便民利民服务,主动热情接受游客咨询和困难求助,做到旅游服务零距离。”闫鹏说。在五一、中秋、国庆等假日期间,宁武县文旅局、公安局等部门持续打造“景中有警”“志愿护航”特色旅游警务品牌,建立旅游市场联合执法机制,确保游客诉求快速响应、妥善解决。
  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宁武县旅游业实现了蓬勃发展。截至目前,景区接待游客达122万人次、同比增长21%,收入5992万元、同比增长28%。
  芦芽山景区已成为宁武县的一张亮丽名片,为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能。大运华盛能源集团副董事长、宁武芦芽山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利峰信心满满地表示:“通过一年来的努力,我们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接下来,我们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持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丰富旅游产品,推动景区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乡村振兴 构筑高质量发展新支撑
  作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宁武县积极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着力推进农业高效、乡村宜居、农民增收。近年来,宁武县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加快乡村振兴步伐,为高质量发展构筑了新支撑。
  在农业方面,宁武县持续推进农业“特优”战略,发挥冷凉气候优势,坚持园区引领、龙头带动、奖补推动,小杂粮、沙棘、中药材、马铃薯、露地蔬菜(包括食用菌)、毛建草等一批种植产业不断壮大、链条不断完善。宁武被授予高原莜麦之乡品牌。
  在产业帮扶方面,宁武县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引进龙头企业等方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例如,宁武县积极引导村集体和村民以土地、房屋、景点等入股,试点选择涔山乡大石洞村投资建成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带动打造出宁化、马营、高桥洼等一批精品旅游乡村。有2400余人通过旅游直接或间接受益。此外,宁武县还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目前已创建2个精品示范村、22个提档升级村。教育帮扶、就业补助、医疗服务、危房改造、饮水保障等政策全面落实,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改善和保障民生。”赵栋说。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宁武县注重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先后实施了东城区人民医院、东城区小学、殡仪馆、阳方沟水库、“三个一号”旅游公路等民生工程,推进了国道241东寨-石家庄拓宽改造、县城过境改线、恢河主干河道防洪和供水能力提升、朔黄铁路小半径曲线改造等一批工程项目。公共设施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生态优先 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品牌
  宁武县地处汾河、永定河的源头,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重大。近年来,宁武县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为高质量发展塑造了新品牌。
  宁武县主动扛起“两河”源头的首站首责,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投资23亿元,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先后治理火区2.4万亩、水域38万亩、治理草甸25万亩,造林17.6万亩,草地改良14万亩,恢复耕地345亩,水源补给990亩,从根本上提升了区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生态环境承载力。
  同时,宁武县建成运营“一泓清水入黄河”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实施了20个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治理项目。汾河川胡屯、恢河梵王寺国考断面平均水质都是Ⅱ类,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我们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赵栋说。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宁武县注重发挥生态优势,推动绿色发展。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加强环境监管等措施,宁武县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如今,宁武县已成为一个山清水秀、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宁武县正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未来,宁武县将继续坚持项目为王、文旅融合、乡村振兴和生态优先的发展思路,不断开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责编:刘_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