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交城:转型蹚新路 产业兴起来
山西交城:转型蹚新路 产业兴起来
硝基复合肥量能达300万吨,占全国80%,预计2024年出口创汇9.57亿元;锰铁合金生产综合实力全国第二、浮法玻璃产能华北第一、铸件出口吕梁市第一,医药中间体产品占到同类型产品的70%;庞泉酒庄成为山西第二大清香型白酒酿造基地……
12月25日,吕梁市委宣传部、吕梁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 建设美丽幸福吕梁”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交城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大鹏介绍了该县通过转型发展赋能产业振兴所取得的一系列亮眼新成就及新成果。
交城县位于吕梁山东麓,是吕梁市通往山西省会太原的东大门,区位优越、风光优美,全县森林覆盖率51.4%,位居全省第二、全市第一。上世纪70年代,一曲《交城山》唱遍大江南北,更是让这里声名远扬、誉满天下。
近年来,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交城县锚定“转型引领蹚出新路,挺进全省第一方阵”目标,大力实施“产业创优”战略,以全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交城经济开发区是省级工业类经济开发区,属于全县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和主引擎。为将该开发区打造建设成为全省一流的绿色低碳循环示范园区,该县持续优化开发区各种软、硬环境,投资3.6亿元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打出强链补链“组合拳”,近三年招引项目23个,总投资181.16亿元。投产产业项目38个,“四上”企业净增40户,增幅75.47%。高新技术企业净增10户,增幅41.67%……
截至目前,该开发区入驻企业340户,其中“四上”企业93户、规上工业企业88户。这其间,开发区还与大连理工大学合作,落地了一步法制氢和一步法制烯烃项目,并成功中试,各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
“世界钙肥看中国,中国钙肥看交城”。硝基复合肥是交城的传统及支柱行业,同时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新兴产业,2022年被认定为市级专业镇。为将其打造成为省级专业镇,县里积极推进东锦新材料等一批绿色新型肥业项目落地投产;每年设立1000万元科研奖补资金,支持硝基复合肥企业科技创新;与晋阳海关、天津港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帮助企业扩大对外贸易……
据悉,目前,交城县硝基复合肥企业已达33户,其中规上企业21户,自营出口企业25户。2024年前三季度,全县硝基复合肥产业产值42.28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20.3%。上下游配套企业87户,配套产值50多亿元,行业及关联产业产值近百亿元。主导产品年出口额居吕梁市第一。同时,该县亦于今年被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钙都(硝基肥)”荣誉称号。
链接未来,谋定而动。煤炭、焦化等行业是交城的重要产业。近些年,该县以“煤-焦-化”产业链为主链,加力延伸发展多条高附加值关联产业链,完成传统产业技改项目20个、投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7个,打造了高端玻璃制造、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现代医药、碳基新材料、硝基新材料等产业链,培育省级“链核”企业2户、市级“链主”企业7户。同时,在全市率先实现氢能“制-储-用”全链条发展,抽水蓄能电站通过国家能源局核准,产业含“新”量不断提升。
科技创新即新质生产力。交城县是科技部公布的首批创新型县。为给全县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动力和源头活水,近年来,县里积极创新工作思路,着力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优化创新环境等方面下功夫:鼓励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形成“高校(研究院)-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产业园区”的链式平台;为企业在成果转化、人才引进、素质提升等方面提供服务,引进中介机构17户,高端型、技术型人才203名,科技研发人数达710人……
目前,交城县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0户,总量全市第一;拥有有效发明专利98项,全市排名第2;县义望铁合金多次参与《金属锰》《微碳锰铁》《锰氮合金》等多个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并主持修订《锰铁》国家标准。(摄影:薛志雄)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