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宋家沟:从移民新村到4A级景区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宋家沟:从移民新村到4A级景区
6月,在忻州市岢岚县宋家沟,一年一度的“乡村文化旅游季”如约而至。7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易地搬迁工作,向乡亲们发出了“同党中央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号召,祝愿乡亲们“好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这几年,宋家沟人牢记领袖嘱托,撸起袖子加油干,搞旅游、种大棚、养绒山羊、办加工厂,村里的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
牢记嘱托:撸起袖子加油干
6月的宋家沟青山拥翠、碧水入廊,三棵树广场上,“撸起袖子加油干”几个字,一下子把人们的回忆拉回到七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对村民们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中央就是要带领大家一心一意脱贫致富,让人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请乡亲们同党中央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
撸起袖子加油干!七年来,宋家沟人一步一个脚印,把一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建成了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去年,宋家沟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宋家沟:从移民新村到4A级景区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今天我们再次走进宋家沟,从“6·21”乡村文化旅游季开始,看看今年村里又有哪些新变化。
伴随着传统的舞龙舞狮表演,岢岚县第七届“6·21”乡村文化旅游季盛大开幕,这也是宋家沟被评为4A级景区之后的首届乡村文化旅游季。可以看到,现场人头攒动,十分的热闹。与往年相比,本届乡村文化旅游季最大的不同就是表演更具互动性,游客可以沉浸式的了解当地的历史人情。
今年旅游季开幕,不仅有传统的歌舞表演,村民还自发组织了《我的中国心》快闪,精心编排了“乡村小剧场”,演绎大家同党中央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故事。
北京游客 纪征华:
非常好,全国各地来的人都不少,(村民)精神非常饱满。
浙江游客 艾卫强:
山沟沟里的村子能过成这样的条件,真的不容易。
不到500米的宋水街上,人山人海。村里设了40个摊位,摊主大多是宋家沟村民,大家卖的有自家种的红芸豆、做的凉粉,还有村里加工厂生产的胡麻油、毛健茶、沙棘汁。
浙江游客:
以前就买过(沙棘汁),比较好吃。
李三三今年72岁,之前跟着儿女们住在太原。一次旅游季她回来逛,看到满大街的游客,决定也回来摆个摊,卖自己缝的小包、小帽子。
忻州市岢岚县宋家沟村村民 李三三:
我早就盼今天了,人又多又热闹,这是卖了三个,这是卖了五个。
这些样式精美的遮阳帽、小挎包,李三三早一个月就开始缝了,一个十几二十块钱,买的人还真不少。
游客 王彦惠:
非常好看,手工缝制的,简单而且突出特色。
宋家沟越来越火,游客越来越多,回乡的村民也越来越多。李建平早些年在南方开饭馆,5年前回来,把老房子改成客栈。去年,宋家沟升级4A级景区,他又把客栈的电视、空调、淋浴全换成新的,增加了十几样新菜,招了三个服务员。
忻州市岢岚县宋家沟村村民 李建平:
从卫生方面、硬件设施、饭菜质量又进行了重新调整。今天吃饭(的游客)真的挺多的,座无虚席。
这两天村里游客特别多,李建平还得亲自下厨,一天就能收入3000多块钱。说起这几年村里搞旅游发生的变化,李建平打开了话匣子,村里新建的停车场,装上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街上的路标有好几个国家的语言,村里新装的高标准厕所一点不比城里的差,字字句句透着一种自豪。
忻州市岢岚县宋家沟村村民 李建平:
包括停车场、街道的好多摄像头、旅游导示牌,咱们旅游景点漂亮了,来的游客就多了,来的游客就多了以后,肯定我们老百姓的收入也要多。
伴随乡村文化旅游季,在这个智慧农业基地,亲子采摘节也再次开启。现代化的农光互补大棚里,香气扑鼻而来,黄瓜、番茄、西瓜、香菇长势喜人。游客不仅能尝,还能参观这里的智慧农业基地。
游客 马梵瑾:
好吃,很脆很甜。
游客 张女士:
第一次来,收获满满的。这里还是一个景区,我们还能逛逛。
游客 侯慧琼:
这是我第二次来宋家沟采摘,蔬菜品种齐全,物美价廉。
智慧农业基地,让远道而来的游客吃到了新鲜果蔬,也让村民在家门口找到了活儿干。吕存明今年55岁,在黄土地上种了大半辈子地,现在成了这里一名技术员,负责无土栽培。
忻州市岢岚县宋家沟村村民 吕存明:
不用土就可以种菜,不用让人管理,全自动的,长得还挺好,生长又快,而且口感好。
吕存明告诉记者,现在基地里长期务工的宋家沟村民有20多人,农忙时有近40人。从之前的靠天吃饭,到现在靠技术、靠旅游吃饭,大家干活儿轻松了,钱却好挣了。
忻州市岢岚县宋家沟村村民 吕存明:
以前种地一年挣个一两万元。来到这儿工作环境变化了,一个月挣4000元左右。我的老伴也在这儿干活,到点上班下班。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来宋家沟说的“芝麻开花节节高”。
这个智慧农业基地现有4座光伏大棚、25座春秋大棚、3座土棚,采摘只是他们探索农文旅、三产融合的第一步。
北京夏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宋家沟村农光互补示范项目负责人 张帅:
正在建设的有8栋新型的日光温室大棚,开发200到300亩的智慧温室的产业园区;接下来将要新建一个菌棒生产加工车间以及蔬菜育苗基地;打造农文旅产业的发展 ,带动老百姓的就业。
这几年,宋家沟先后建了91座设施大棚、340亩育苗园、1座沙棘厂,引导26户村民建起了77间民宿客栈,扶持95户农户发展小买卖、小养殖、小作坊等庭院经济。依托附近的宋长城,村里计划聘请专业团队,重点开发民俗风情、红色旅游、山水休闲、农耕体验等文旅产品。
游客 奥云兰:
有宋长城,还有咱们的绒山羊、沙棘、红芸豆,这些都是岢岚的特产,一打卡的话,整个地方特色就形成一个整体。
从移民新村到4A级景区,宋家沟的乡亲们好日子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亲历者说:好日子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撸起袖子加油干”,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刻在了宋家沟人的心里;“让好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总书记的深深祝福,变成了宋家沟人为幸福生活努力奋斗的不竭动力。
忻州市岢岚县宋家沟村村民 沈姚付: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们村说“希望乡亲们和党中央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让好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句句说在我的心坎上。我开的一个凉粉店,光是去年旅游季那几个月收入就有一万多元。我家随时开着大门,只要有人来村里参观就会到我家,我也成了宣传员,好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
忻州市岢岚县宋家沟村村民 刘杰:
我今年28岁,我也看到了家乡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9年回来的时候,政府帮扶我建了羊场,先买了37头羊,发展到现在370来头羊,羊肉销往广东那边,羊绒销往国外。
忻州市岢岚县宋家沟村村民 郑仙仙:
这两年来我们这旅游的人特别多,我们见到了全国各地的游客,我的这些产品卖得特别好。我还把在外地打工的儿子儿媳都叫回来,儿子现在在沙棘厂上班,一个月也能挣四、五千元,我们这个日子过得是很有奔头。
忻州市岢岚县宋家沟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 游存明:
在这七年当中,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引进了功能食品有限公司、引进了很多苗木基地、盖起了农光互补温室大棚。2023年10月份我们宋家沟又被评为了国家4A级景区。村里人均收入2017年是4319元,2023年底达到18358元,村集体收入从过去的几万元增加到一年100多万元,宋家沟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