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山西——大城小村看生态⑫】绿染塞上满目新
——以“绿”为底绘就园林城市新画卷的大同实践
【美丽山西——大城小村看生态⑫】绿染塞上满目新
——以“绿”为底绘就园林城市新画卷的大同实践
魏都大道西城墙北段生态公园处市民正在晨练。赵文贵摄
大同市文瀛湖生态公园绿意盎然。赵文贵摄
穿城而过的御河两岸草木葱郁、绿意盎然,水天一色的文瀛湖畔杨柳吐翠,同煤快线开源桥段鸟瞰之下如同蝴蝶振翅……行走在初夏时节的大同,绿色扑面而来,一块块闲置地嵌满绿意,一条条蜿蜒碧道披绿前行,一个个口袋公园如玉珠般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呈现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绿色画卷。
厚植“大同绿”,古城添新绿
清爽的红蓝色步道勾勒出公园的轮廓、道旁花箱内各色花卉娇艳欲滴、黄花主题标识处处可见,位于御河东岸平城桥北的大同黄花公园美得让人陶醉。到黄花公园和老友一起下下棋、说说话,已成为附近居民王立冬每日的“功课”。
“你看,这里环境多好,空气中满是草木味道,过去可不是这样。”现年60岁的王立冬是御河两岸由废变绿的见证者,据他回忆,昔日的御河河道内污水横流、杂草丛生,四溢的恶臭令周边居民苦不堪言,宛如城市的伤疤。“现在你再看,河水清凌凌的,御河生态林、黄花公园从无到有、变废为绿,可以说是旧貌换新颜。”
不只黄花公园,现在大同市民耳熟能详的智家堡公园、十里河公园及梓家村公园都是昔日垃圾场蝶变为生态公园的典型案例,“你站在这里远眺,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小溪涓涓,这就是咱大同的‘城市会客厅’。”正带着孙子在十里河公园游玩的杨仙果大娘感慨地说。
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大同市以厚植“大同绿”、建设富有塞上风情园林城市为目标,科学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强化绿地布局的均衡性、完整性和连续性。新城以绿为底、做好“公园+”,旧城留白增绿、做好“+公园”,不断刷新城市“颜值”。大同市持续厚植大同绿,着力提升城市绿化水平,以生态底色点亮城市的幸福底色。
浓浓的绿荫、笔直宽敞的柏油大道、错落有致的灌木丛,机场大道两侧50米宽的林带内,从40公分左右的矮绿篱到7、8米高的国槐,杨柳槐榆各种树木高低错落、迎风挺立,连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15年前曾在大同的煤矿工作3年,再遇大同,马路又宽又稳当不说,道旁满眼都是绿!”从机场出站后,沿南环东路乘车而下,从天津来同访友的李树鹏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赞叹。
人在绿中走、车在景中行,路修到哪里,绿化就跟进到哪里。2023年以来,该市纺织新城纬一路、科创路、操场城街等12条道路绿化建设不断提速升级,新增绿化面积超10万平方米,栽植国槐、白蜡、栾树、蒙古栎、紫叶李等乔灌木55万株以上。
推窗见绿,城市更宜居
波澄一镜、文浪粼粼、花草盈盈、鱼跃鸢飞……5月的文瀛湖风景区宛如烟雨过后的江南,细腻婉约。文瀛湖滨湖12公里的环湖步道串联起了满园的美景。“清晨或是傍晚,漫步在林荫小道上,望着湖上悠游的白鹭鸶,听着此起彼伏的蝉鸣鸟叫,享受着夹杂着花草香气的新鲜空气,心中满满的幸福感。”公园内散步的游客如是说。
5月30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温柔地洒落在城市的“绿肺”——大同市御河生态园,在悠扬的音乐声中,不少附近居民已经开始晨练,跑步、健步走、跳舞……一处开阔广场上,打着太极拳的老年人们,一招一式、刚柔并济;宽敞的跑道上,身着轻便运动装的跑者不时调整着呼吸和节奏;不远处,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嬉戏追逐,传来朗朗笑声。
在大同,公园城市不是一个生硬的概念,而是每一位市民的幸福体验。“出门进公园、散步闻花香。老年人一起互相交流,感觉非常温暖,就像我的‘第二个家’。”家住公园旁的65岁退休教师刘亚杰由衷地称赞道。
对市民何翠艳一家来说,这里也是家庭亲子活动的好去处。“钢筋水泥的城市丛林里,孩子非常需要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公园内视野开阔、绿植丰富,对他的视力及运动帮助很大,可以说是‘遛娃宝地’。”
越是细微处,越要彰显为民服务的温度。近年来,御河生态园修建了3个篮球场、2个网球场、3个足球场、10多处健身器械,为广大市民游客提供了运动休闲的新去处。
推窗见绿,出门即景。不同于林木蓊郁的市民公园、森林公园,“小而精致”口袋公园大多“藏在”街角巷口,将方寸之美装进幸福的“口袋”里。
绿植葱茏、花木扶疏、长椅古朴……位于平城区永泰广场附近的口袋公园面积虽小,却“五脏俱全”,丁香、珍珠海棠、金叶榆、水蜡各式花木及凉亭、景观石一应俱全。“以前这里私家车停放较多,喇叭声、争执声让人苦不堪言,改造后可以说是‘俯仰之间皆绿意’,或漫步或小憩,都很适合。”
不独永泰广场,金茂园南侧、雅居园北侧、博盛中学西侧这些人流聚集区周边的“边角料”地块、废弃闲置地块,施工人员见缝插绿、建设小微公园,让城市环境更加宜居。口袋公园解决了居民小区公园绿地分布不均衡、群众活动空间受限等问题,老城区内许多小微绿地可以说是一点一点“抠”出来的。截至2023年末,全市新增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57个,新增绿道26.75千米,2024年,市区内还将在兴国寺西侧、大有广场南侧等地新建16个口袋公园及小微绿地,持续将方寸之地打造成居民家门口的风景线。
“绿动”城市,文旅“新引擎”
于城墙巍峨中触摸历史文脉、在文化公园里感受文脉传承、在曲径通幽处寻得古迹细细品味。如今,历史底蕴深厚的大同城,星罗棋布的公园绿地与深厚的历史底蕴相碰撞,成为拉动城市文旅发展的“新引擎”。
在蓝天白云下,巍峨雄浑的大同古城已变成花的海洋,八棱海棠、绚丽海棠、亚当海棠,一树树红彤彤的海棠花俏立枝头,花树慢慢摇曳,花蕾似胭脂点点。来自内蒙古呼和浩特的雷瑞英举起相机,用镜头记录下此刻的静谧和美好。
古城内的城墙带状公园不仅是一片绿地,更是承载城市历史记忆的地方,公园周围散布着多处文化场馆及城市遗迹,一砖一瓦均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东城墙脚下,青砖灰瓦的梁思成纪念馆掩映在一片翠绿中,屋顶上的青瓦、脊兽典雅内敛,与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的文人气质相得益彰。“一代宗师”“不愧山河”“大同调查”“告慰先师”,四个展厅以文字、图片、书籍形式介绍了梁思成的家世、学识和成就。“本来我想拍些古城里的海棠和山楂花,结果发现了新的‘宝藏’,这里的一张张照片、一段段文字,能真切感受到一代建筑大师梁思成的文化情怀,不虚此行。”平时就对古建筑感兴趣的雷瑞英直呼惊喜。
城市绿地中的历史文化元素,扩大了游客探索城市的半径。“爸爸,这是谁呀?”“这是1600年前定都大同的北魏君主拓跋珪的塑像。”文化爱好者张法灿对6岁的女儿解释道。顺着张法灿女儿的视线看去,在葱茏茂盛的城墙绿化带旁,定鼎平城的拓跋珪、统一北方的拓跋焘、锐意改革的冯太后、孝文帝拓跋宏、北魏政治家崔浩、地理学家郦道元6尊造型生动、英姿勃发的雕像陈列在城墙脚下,彰显着北魏平城时期历史人物的进取雄心。“带着孩子沿着城墙走了一圈,护城河上碧波荡漾,真有种‘城在绿中缀、人在画中游’的感觉,还能看雕塑、学历史,是特别好的体验。”
紧邻城墙的北魏文化园内假山层叠、亭台水榭、小径幽深,悄然绽放的睡莲露出嫩黄的莲蓬,锦鲤成群、雀鸟登荷,让厚重古朴的文化园更为灵动,力士、狮子、忍冬纹、莲花纹等云冈元素也随处可见。更难得的是,众多平城时期魏碑经典作品依原形制复刻于巨石之上,列于庭园之中。作为北魏都城的大同拥有丰富的碑刻题记遗存,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开创了波澜壮阔的魏碑书法艺术,成就了半部浓墨重彩的书法史。“这样古朴幽静的环境和意态奇逸、气象浑穆的魏碑书法相得益彰,让人沉浸式地感受书法的魅力。”张法灿一边对照石碑临摹,一边说道。
此外,松柏掩映的明堂公园穹宇重檐、魏风盎然,树木葱郁的大同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生动再现了地质结构运动的沧桑巨变。立足文旅资源禀赋,大同市不断深化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的城市绿化格局布局,延伸文旅链条、提升文旅服务水平,将绿色旅游“流量”变成“留量”。
记者手记
绿色生态是城市最鲜明的底色
绿色生态是城市最鲜明的底色,也是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更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选择。2014年大同市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称号以来,经过10年的绿化建设,“大同绿”已成为本地市民及外地游客口中的城市“新名片”。
向绿而动、逐绿前行不仅是思维的转变,更是行动的指南。如果将城市比作棋盘,建绿扩绿犹如落子布局,一次次的图纸比对、实地走访、现场踏勘,让绿化选址更精准。腾退还绿、疏解建绿、见缝插绿等举措,有效扩展了城市绿地功能的服务半径,满足了广大市民推窗见绿、移步见景的需求。
要有绿,更要添彩。免费开放停车场和公共卫生间、增设便民服务点和流动服务岗、对文瀛湖风景区灯光进行全面亮化,并安装木扶手、瞭望台灯带。于细微处用心,从点滴小事做起,让市民游客尽享城市绿地生态福祉。
2024年春节期间,在文瀛湖风景区、城墙带状公园举办“山西大同2023—2024欢乐冰雪季”活动;以花为媒,举办“2024年大同海棠花会”展现古城风采;“五一”期间,城墙带状公园内的科普展厅免费向游客开放,以吸引各地游客。大同不断将生态优势转为文旅发展优势。
本报记者李强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