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天镇文化之旅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地市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20240424_06f2e746a7862e90cdc9ba1ef5fa550d.jpg

▲长城一号公路。

20240424_ac363deec307df70b428284826bb2092.jpg

?薛三墩乡村振兴示范村。

20240424_5782b0bbc085f79592e698d26c3e3f7c.jpg

▲保平堡。

20240424_cae694125f1a1cb279855956df8f1eb1.jpg

▼李二口长城国家文化公园。

20240424_526559f586ba23830a3706fbade37875.jpg

?玉皇阁。

20240424_4854e48cfc9b825d286ea3a267c12bc0.jpg

恐龙博物馆。

20240424_3abd4f97fa97bec011f37f975f62a598.jpg

慈云寺。

20240424_9411d76d30ae032c99b27e1096937d00.jpg

长城博物馆。


  天镇县位于山西省最北端,地处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东临河北省怀安县,西接山西省阳高县,南毗河北省阳原县,北楔内蒙古兴和县,素有“鸡鸣一声闻三省”之称。天镇县有文物古迹407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46处。慈云寺、沙梁坡汉墓群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二口明长城入选首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李二口长城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新平堡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白羊口、水磨口、安家皂入选国家传统村落名录,玉皇阁、盘山石窟、惠庆塔、黑龙寺、神头山等文物遗址享誉省内外,晚白垩纪恐龙化石、大同紫玉享有较高知名度,始祖文化、边塞文化、军旅文化、农牧文化、佛教文化交相辉映。
  线路1 长城风光游
  线路设计:新平堡玉皇阁-保平堡-长城博物馆-李二口长城景区-明长城遗址
  线路介绍:天镇县境内现存汉、北魏、明三代长城遗址74公里,存量最大的是明长城,现存完整墙体33.5公里。玉皇阁是天镇县遗存的明代边塞城堡的代表性建筑之一;保平堡是天镇境内明长城八座军堡之一,是明代“九边”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城博物馆是了解长城的历史沿革和文化内涵的重要地点;李二口地处战略要塞,因明长城改线造就了著名的错长城,成为万里长城中绝无仅有的孤品;长城的“奇、伟、雄、绝”,使天镇明长城遗址成为万里长城最具观赏价值的一段土长城。
  线路2 精品打卡游
  线路设计:长城博物馆-李二口长城景区-慈云寺景区-盘山景区-洋河生态公园
  线路介绍:长城博物馆是以大同长城为主题的展馆,使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大同长城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历史底蕴;李二口长城景区及长城沿线是天镇县唯一一家4A级旅游景区,是全方位、多维度展示长城景观文化的重要窗口;始建于唐代的国宝慈云寺,其穹庐顶式的钟鼓二楼,为全省唯一、全国罕有,其整体建筑无不彰显着文化的意境和建筑的匠心;盘山显化寺掩隐在重峦叠嶂中,环境优美怡人,空山古寺和盘山八景的奥妙,吸引众多游客探索追寻;南洋河是天镇的母亲河,生态优美,风景秀丽,每逢夏季,莲叶田田,花与水、水与人和谐共生。
  线路3 康养体验游
  线路设计:李二口民俗文化村-薛三墩乡村振兴示范村-石佛寺水库-洋河生态公园-温泉商务酒店-特色美食体验
  线路介绍:在李二口村,除了奇伟的长城,这里还有集文化、访古、生态休闲于一体的旅游体验,游览纪念馆,学习刺绣和剪纸,体验乡村生活;薛三墩乡村振兴示范村,设施农业观光采摘园集种植、旅游、采摘为一体,使游客体验新时期乡村振兴建设成果,远离城市喧嚣,回归乡村宁静;在石佛寺水库,感受库区水面的宁静浩渺;站在迎宾桥上,看远处的青山、近处的碧水和花海,让人心旷神怡;天镇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温泉水品质华北地区之最。赏过美景,品尝美食,在天镇,吃的是洋溢着“娘亲味道”的地道农家食谱,熏肉、驴肉、油炸糕、凉粉、黄花、莜面栲栳栳……美味少不了,美食停不下。
  线路4 亲子研学游
  线路设计:长城博物馆-薛三墩乡村振兴示范村-黑陶馆-恐龙玉石馆-洋河生态公园
  线路介绍:长城博物馆展览内容丰富多彩,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了长城的特点与内涵,让人们在有限的时空里,能“有所得、有感悟、记得住”;薛三墩村打造了兵营文化体验区,复原了“大明校场”文化元素,传承了历史文脉;在黑陶馆里可以全家齐上阵,亲手制作家庭陶器套装,将人、物、情连接在一起;恐龙玉石馆丰富了我们对恐龙种类的认知,了解地球历史和生物演化过程;洋河生态公园里的碧水、荷花和水鸟相映成趣,是家庭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责编:刘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