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优文化品牌 激活文旅“一江春水”

——专访大同市广灵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杨立新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地市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20231107_36b6318c4991a73c44cfb3ae0f2d33f2.jpg

广灵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杨立新。

20231107_764cf71ee2511f640a0e7d87f4dd167d.jpg

  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视频。  总监制:李飞  监制:刘子平 谢燕  拍摄:张婷 高泽渊  制作:李永江 张婷


  广阔天地,灵山秀水。沿着旅游公路驱车驰行,一路可见“域美广灵”的处处风光。
  清凌凌的木槽涧河像一条绿色的玉带,穿过广灵县城,一带连起新旧城。而城南的壶流河湿地景区、水神堂公园,绿树掩映,水平如镜,倒映城市全貌,城在水中绣、水环城中流,绿色扮人居、城如林中景的县城新貌让人流连忘返。夜幕降临时,两岸灯火璀璨,居民徜徉在这优雅的“城市客厅”里,或踩着悠闲的碎步,领略河岸风光,或迎风凭栏眺望,欣赏波光里的城市夜景,或相聚在广场,踏歌起舞……
  “寻访山西文化新名片”大型融媒体主题采访活动中,山西晚报采访团对话广灵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杨立新。杨部长针对广灵县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名片的提档升级、打造和开发新的文化名片、文旅融合产业发展壮大情况及县委县政府努力讲好广灵故事,进行了介绍。
  擦亮四张文化名片 叫响广灵文旅品牌
  山西晚报: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广灵吧。
  杨立新:人说山西好风光,山灵水灵看广灵。广灵县地处太行山北麓,是山西省的“东北门户”。全县国土总面积1204平方公里,辖5镇3乡9个社区129个行政村,总人口18.5万。
  广灵,生态宜居,钟灵毓秀,是中国绿色名县。林田湖草山川丘陵,多样的自然地理、优美的生态环境不仅让广灵享有“塞上小江南”的美誉,更造就出诸多绿色名优农特产品。
  广灵,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山西省首批“千年古县”。全县有国有不可移动文物324处。
  广灵,文化深厚,民风淳朴,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县有国家和省市县级重点非遗项目36个。
  广灵,革命老区,红色传承,是原雁北地区第一个农村党小组诞生地。在这里,大家可以重温星火燎原的光辉历史,在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洗礼中深刻感悟红色广灵的脉动。
  山西晚报:作为广灵最亮丽的名片——广灵剪纸闻名遐迩,除此之外,广灵还有哪些值得造访的文化新名片?
  杨立新:广灵文旅资源丰富,作为中国剪纸三大流派之一的广灵剪纸,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2008年,广灵剪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广灵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部分申报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广灵秧歌、广灵内画、广灵木偶戏、“广灵巧娘”柳编、广灵八大碗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灵还有不少人文景观,水神堂、极乐寺、涧西古堡、殷家庄古民居等各有特色,值得一览。
  广灵自然资源丰富,山水风光秀美,这里有世界存量第三的汉白玉石林,有冠绝华北的甸顶山空中草原,有3万亩壶流河天然湿地,有58万亩生态林地。山水白羊、草石木厂、本色黄龙等同样享誉晋北。其中,作为广灵山水中最亮丽的名片,壶流河天然湿地山水相依、芦苇荡漾、百鸟合鸣、生态宜人,不仅保护较好,集中连片,而且无污染,植被类型多样,为生物的多样性提供了生存空间。
  广灵县还有着丰富的特色美食,素有“御米”之尊的广灵小米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广灵豆品、广灵瓜子、广灵菌菇、广灵黄芪、广灵画眉驴等特色美食驰名省内外,打造了“广灵米宴”“广灵八大碗”等特色美食文化。
  总体说,广灵主要有四大张叫得响的文化名片——“广灵非遗”文化名片、“广灵巧娘”文化名片、“广灵山水”文化名片、“广灵美食”文化名片。
  做好文化保护传承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山西晚报:面对现有文化资源及各自不同的特点,广灵县如何推动文旅发展?
  杨立新:在对广灵现有文旅资源的发展规划上,我们一直很注重“文化保护与传承”。
  广灵县先后建起全国首家中国广灵剪纸文化产业园区、全国首家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和大同市广灵剪纸职业培训学校,形成了文化与旅游融合的集设计生产、教学研究、旅游观光、展览销售一体化的剪纸产业链。广灵剪纸已发展初具规模四大类五千余种产品,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广灵巧娘”,广灵县从产品、品质、品牌入手,在原有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开发原生态旅游产品和绿色环保居家用品,在央视三套推出《山西广灵·巧手编织脱贫路》大型专题片,为广灵全域旅游增加了新的支撑和亮点。广灵县加快推进以“园区+生态观光”“园区+手工编织”“园区+休闲体验”“园区+非遗体验”为主的“园区+”模式创新,有效推动“实用家居用品+观赏”“旅游观光+体验”的深度融合,构建起“非遗工坊+文旅产业+乡村振兴”发展机制,使广灵柳编手工加工产业成为广灵特色文旅融合品牌。截至目前,“广灵巧娘”手工艺品接待参观人数达2万余人。
  山西晚报:文化投资往往周期长、收效慢,广灵怎样考虑对文化资源的投入?
  杨立新:我们本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轮驱动的思维来对待这个问题。景区收入部分确实很少,但依托景区的发展,带动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相关产业才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所在,文化产业才能够真正实现藏富于民的效果。
  广灵县以广灵多堂剪纸文化产业园区有限公司、青红剪纸艺术有限公司和蕙花民间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为代表的3家剪纸企业为龙头,在“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的辐射带动力下,涌现出以剪纸产业为主的多彩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团队,周边8个乡镇3000余户农户从事剪纸产业,剪纸产业增加值逐步递增,以剪纸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特色产业。
  广灵美食经过央视农业频道和“广灵百味民食节”的推广享誉国内外,2020年,广灵县被授予特色农产品基地称号。2021年,全县打造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广(王灵)珍品”“广域灵工”区域公共品牌形象,“广灵美食”让广大游客回味悠长。
  无论在剪纸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特色美食文化打造上,还是在宣传推介、产品创新、产值增加等方面,广灵县委县政府通过旅游搭台,文化唱戏,大力发展文旅融合产业,讲好广灵故事,让更多的人知道广灵、了解广灵、推介广灵,让百姓通过旅游、通过文化富起来,让文化真正起到惠民的作用。
  多措并举带热市场 打造综合旅游目的地
  山西晚报:广灵县目前文旅市场的热度如何?广灵县各景点之间是否存在“冷热不均”现象,在补短板、强弱项方面有什么举措吗?
  杨立新:近年来,广灵县深度聚焦文旅主业,重点突出融合主责,以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为目标,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助推文旅融合发展。今年以来,广灵县多措并举激发文旅消费活力,文旅市场的热度强劲攀升,游客在广灵一路有看头、一路遇惊喜、一路享实惠。
  为加快文旅产业发展,今年,广灵县委县政府及时对文旅市场的发展和走向进行讨论、研判,并做了准备,推出“畅游广灵”景区联合促销门票优惠政策,同时,结合旅游淡旺季情况,通过龙头带动、协同作战,推动文旅市场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单一景区景点向综合旅游目的地转变,从而起到调蓄功能。山西晚报记者张彩云
  历史沿革
  战国,名平舒邑,属赵国。
  秦,属代郡。
  西汉,置平舒县。平舒县兼狋氏县地,属幽州代郡。王莽新朝,改平舒县为平葆县、狋氏县为狋聚县。东汉,复称平舒县、狋氏县,属幽州代郡。
  晋,属幽州代郡。狋氏县废。
  北齐,平舒县废。
  北周,为蔚州灵丘县地。
  隋唐,为灵丘县地。
  辽统和十三年(995年),复置为县,名广灵,属西京道大同府蔚州。
  金,属西京路大同府蔚州。
  元,属上都路宣德府蔚州。
  明,属山西布政使司大同府蔚州。
  清,属大同府。
  1949年,属察哈尔省雁北专署。
  1952年,察哈尔省撤销,雁北专署划归山西省,辖广灵。
  1958年,并入浑源县,属山西省晋北专署。
  1959年,恢复建置,仍属晋北专署。
  1961年,晋北专署分为忻县专署、雁北专署两专署,县属雁北行署。
  1993年,雁北行署与大同市合并,属大同市。

(责编:刘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