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制作“太平绣球” ,传承非遗文化
襄汾:制作“太平绣球” ,传承非遗文化
▲制作“太平绣球”,传承非遗文化
8月2日,在临汾市襄汾县赵康镇赵康村红红传统手工专业合作社内,农家妇女在手工制作“太平绣球”。 盛夏时节,襄汾县赵康镇赵康村红红传统手工专业合作社内一派忙碌的生产景象。当地农家妇女围坐在一起精心制作“太平绣球”,传播传承非遗文化,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近年来,“太平绣球”第五代传承人刘云芳,通过创办赵康红红传统手工专业合作社,组织开展手工技能培训,将百余名农家妇女打造成了“能工巧手”,并带领她们用手工编制绣球,创新花色品种,逐步打开了销售市场,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与创新,“太平绣球”制作工艺也得到了进一步传承与发展,2017年,“太平绣球”入选山西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录。2019年10月,刘云芳被认定为“太平绣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
目前,“太平绣球”已被当地打造成了一个知名的传统文化品牌,形成了年产值百万余元的文化产业,也带动了赵康村及周边村庄近百名农家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山西日报客户端图片拍客 李现俊
▲赵康村是有名的“绣球”村,家家户户的老人都会做绣球
▲“太平绣球”制作全部采用手工缝制,传统手工技艺让绣球锦上添花
▲要经过打袼褙、剪圆、固定圆形、包饺子等工序才能制作完成
▲学习研究技艺,丰富绣球品质
▲玲珑、秀气、精美的传统手工绣球让人爱不释手
▲从事“太平绣球”制作,一年可以增加收入万余元
▲“太平绣球”手工制作坊内一派忙碌景象
▲农家妇女们展示刚刚制作完成的“太平绣球”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