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保价”风起广州,太原未见波澜

专家警示:金九银十,谨防楼市营销套路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太原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为保证销售业绩稳定,“保价”售房正在广州楼市掀起波澜。在太原,楼市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房企走势平平淡淡,楼盘营销更倾向于直接打折、特价房等传统优惠,政府主导的“真金白银”政策性优惠被寄予厚望。
  金九银十将至,“保价”风潮是否会席卷太原楼市?面对看似诱人的“保价”售房承诺,购房者如何识别是让利于民还是营销策略?穿透楼盘营销活动的华丽包装,太原购房者该怎样拿捏购房条款的签订与避免潜在风险,在“楼市营销”热潮中把握对房屋真实价值的理性判断。日前,山西晚报·山河+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1 广州房企“保价”先行 精准狙击业主“怕买贵”心理
  “上个月看中的房子,这个月就降价了,现在下手总怕买亏。”8月中旬,广州本地国企珠实地产宣布启动“保价”行动,覆盖7个在售项目,承诺在8月8日至10月15日期间,购买指定房源可“保价”到年底,买贵了可申请获得与价差等值的补偿。
  无独有偶,在更早的6月25日,越秀地产广州区域就发布“保价”政策,涉及越秀观樾、琶洲南TOD、琶洲樾·华樾、越秀天河和樾府等4个楼盘,6月25日至6月30日期间成交的房源可“保价”到年底;中交科城·黄埔未来城在6月25日发出通知,表示在6月28日至6月29日开盘这两天成交的客户,可“保价”至项目清盘,如有降价,将尊重客户意愿进行差价补偿,换房或退房。
  业内人士介绍,与传统促销方式相比,“保价”活动大有不同,传统优惠主要解决“即时价格”优惠问题,而保价活动则针对购房者“怕买贵”的心理痛点,提供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价格保障。当前市场环境下,购房者最大的担忧是“今天买了,明天就降价”,保价承诺正是针对这种担忧设计的。而在时间维度上,传统促销聚焦当下交易节点,保价活动则延伸保障至未来特定时段,例如此次广州房企推出的活动,眼下购房可以“保价”至年底,保价期在4个月左右,这种时间跨度为传统促销所不具备。对于房企来说,“保价”说明其对自身品质和资金有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
  当然,“保价”本身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本质是房企的一种营销策略,目的与降价促销,赠送家电、车位等优惠活动一致,都是为了促进销售。”业内人士表示,从此前全国各地部分项目采取的保价措施来看,这一促销方式并不成熟,实施的过程中易产生争议。例如补偿形式方面,承诺返还的差价多以物业费或家电礼包等非现金形式兑现,且设定了上限,流动性差,实际价值大打折扣。其次,条款时间局限,多数房企公布的政策是“保价至年底”,这与“保价至清盘”存在很大差异,为的就是赶在明年春节促销前终止承诺。此外,更隐蔽的是差价计算规则,“买贵”的参照标准到底是什么?有些保价楼盘确实降价了,但房企不承认,购房者也很难拿出证据证明房子降价。
  
2 太原市场平淡观望,口头“保价”暗藏维权风险
  与广州多个房企推出“买贵补差价”的保价行动形成鲜明对比,太原楼市中“保价”活动也曾亮眼一时,目前几乎绝迹。此外,翻看太原主要开发商近期的宣传动态,促销信息多停留在“6·18购房节”“年中大促”等过往活动,近两个月几乎未推出创新营销举措。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调查发现,即使在促销活动最频繁的那几年,太原市场仅有某央企在2022年国庆促销期间打出过“保价购房”口号,但细究其内容,实则为常规折扣优惠与家电赠送,既无明确保价期限,也未规定补偿额度,最终被证实仅为营销噱头。业内人士介绍,当前太原市场中所谓的“保价”,更多体现为销售人员口头承诺。某项目售楼处置业顾问私下透露:“当客户犹豫不决时,我们可能会口头保证‘半年内不会降价’,但这类承诺从未写入正式合同。”这种非正式保证的脆弱性已在省城太原的维权事件中暴露,当项目后期真正降价时,前期购房者因缺乏书面证据而陷入维权困境,开发商则以“销售人员个人行为”为由拒绝承担责任。
  针对省城楼市营销活动减少的原因,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楼市节点来看,房企营销活动在年中冲刺后明显进入“休眠期”,7—8月属于营销淡季,虽然政策端的刺激一直在持续,但对成交的促进尚未有明显体现,而购房群体现阶段入市意愿不强,市场信心不足。“近两个月客户看房挺多,但转化率很低。”业内人士表示,在当前市场信心低迷、转化率极低的环境下,一方面购房者难以抉择,当前太原市场新房价格虽趋于稳定,但二手房价格此前持续走低,这加剧了人们“买新房即贬值”的担忧。对个体购房者而言,在缺乏有效价格保障机制的情况下入场,仍需要相当的勇气。另一方面,房企普遍面临现金流压力,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广告宣传、举办大型促销活动,其效果难以保证,甚至可能“打水漂”,因此更倾向于缩减非必要开支,尤其是短期回报不确定的营销投入。而经过前期多轮促销(如“6·18购房节”“年中大促”)和价格调整,许多项目的利润空间已被大幅压缩,房企在确保项目基本盈利和资金链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推出实质性、有吸引力的优惠的余地已经很小。与其进行效果存疑的“无效优惠”,不如保持价格相对稳定。
  更重要的一点是,近年来市占率较高的品牌房企拿地积极性不高,这就导致了市场上的主流、热销品牌的货量较往年大幅下降,不仅很长一段时间内可入市的纯新项目屈指可数,很多项目也仅剩尾盘即将售罄,房企自然缺乏大规模营销的动力。“当前市场如同暴风雨前的宁静,各方都在等待‘金九银十’这个传统旺季的来临。”业内人士总结,各方都普遍处于观望状态,期待更明确、更有力的政策信号或市场回暖迹象出现,购房人决定是否入市,房企则考虑加大营销投入。
  
3 政策组合拳撑市场,太原倚重政策优惠
  为何在太原房地产发展历程中,鲜有房企公开推出类似广州“买贵补差价”的保价承诺?业内人士表示,这与各地的楼市特征有很大的关系,省城楼市的促销活动均是以直接让利为主。
  “从城市规模和市场量级来看,太原与广州有一定的差距,这就导致针对市场推出的优惠活动并不相同。”业内人士介绍,广州楼市已经呈现出政策主导与市场分化并存的特征,反观太原楼市则是政策主导型市场,政府信用背书重于企业承诺。以今年3月太原市举办的春季大型促销活动为例,这是近年省城规模最大的政府联合房企的优惠活动,其核心策略仍是“真金白银降价”,活动的“四大主题”有政策支持的背景,“保交房住房底价促销”确保低价购房和交付保障;商品住房“以旧换新”活动,不仅可享受中介服务费减免和最新的贷款利率等优惠政策,在规定时限内完成还可享受个人所得税退税优惠。为市民置换住房提供了便利。此类措施聚焦即时价格优惠,而非未来价格担保,反映太原市场更注重解决“买得起”而非“怕跌价”的痛点。现场还有房产管理局、公积金中心等部门联合驻场,为市民提供购房政策解读和咨询服务,进一步强化促销活动公信力。业内人士表示,与广州企业自发“保价”不同,太原倾向用制度性优惠稳定市场预期,房企角色更多是执行者而非规则制定者。
  “即使未来有城市跟进‘保价’活动,太原推出类似活动的可能性也不大。”业内人士表示,当下的太原楼市,推出“保价”活动的必要性较弱。“今年以来,太原楼市政策仍在更新,以公积金政策为例,降利率、提额度,还有即将实施的可更改还款期限,政策工具箱仍充裕。”业内人士表示,太原楼市已经呈现“政策驱动型回稳”特征,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7月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太原新房价格环比下跌0.2%,同比上涨1.0%,比上年同期上涨1.1%,是仅有的4个同比上涨的城市之一,而太原二手房价格结束了连续下跌,在7月终于迎来环比上涨。这反映现有补贴、贷款优惠等组合拳仍有效,市场暂时不需要房企推出保价承诺。
  
4 临近楼市旺季优惠活动纷繁,消费者需擦亮眼
  “随着‘金九银十’临近,房企开始着手推进各类促销活动,‘保价’也是其中一项。”业内人士介绍,传统优惠主要解决“即时价格”优惠问题,而保价活动则针对购房者“怕买贵”的心理痛点,但无论哪种优惠,面对开发商打出旗号时,消费者需穿透华丽包装,看清其营销工具的本质。山西晚报·山河+记者翻看、梳理了过往省城楼市的营销案例,邀请房地产销售资深人士对各类营销活动的潜在风险进行了解读,提醒消费者如何理性应对。
  首先是直接优惠,常见的营销活动包括“特价房”“一口价”“限时折扣”等,本质上制造稀缺感和紧迫感,利用原价对比突出“优惠”。业内人士提醒,此类优惠最需要注意的是房源缺陷,很多特价房往往是楼层、朝向、户型、景观不佳或有其他硬伤的房源,而与“特价”对比“原价”可能也从未真实成交过,往往是为了以极少量特价房作为噱头,吸引客户到访后主推其他房源,消费者不要被优惠蒙蔽了双眼,遵循“一房一价”的特点即可。第二类是分期优惠,包括“首付分期”“低首付”“零首付”等,此类优惠降低购房门槛,吸引支付能力暂时不足的客户,但部分“零首付”或超低首付可能涉及开发商垫资或捆绑销售,消费者需警惕其合规性,避免法律风险。最后还有最常规的“送家电”“送装修”“送物业费”等优惠,此类优惠要注意赠送物品的品牌、型号、实际价值,避免价值虚高,赠送的装修、家电可能质量低劣,后期维护成本高,如果出现捆绑销售,还可能将赠送成本隐含在房价中,或者要求购买指定产品或服务才能享受赠送。最后一种是一定时间内“无理由退房”,这种方式与“保价”活动类似,主要目的是降低消费者决策顾虑,增加冲动下单可能,消费者需要仔细了解相关条款,退房流程可能极其繁琐并设置各种障碍,如只退房款不退定金、需支付高额违约金、必须满足特定条件如贷款未获批等,这种营销活动尽量不要参与。
  “无论哪种优惠,‘看透本质’才是规避风险的最佳方式。”业内人士表示,无论是企业主动推出的“保价承诺”,还是政府推动的“真金白银”补贴,其根本目的都是激活市场、提振信心。对购房者而言,真正重要的从来不是营销话术的翻新,不论形式如何变化,最终仍需回归项目品质与交付保障这一根本。看清条款、理性选择、守住“保交楼”底线,或许才是当下市场环境中最稳妥的购房策略。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柴旭晖

(责编:李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