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让孩子们在这个暑假收获更多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太原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图为太原市博物馆小小讲解员“破冰”活动现场(太原市博物馆提供)。


  炎炎夏日,漫漫暑期。
  如何在暑假中,让孩子开心,让家长放心?近日,太原市推出各类研学、托管活动,让孩子们在假期中游有所乐、学有所获。
  暑期,省城各类博物馆凭借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成为青少年度过假日的热门之选。近日,太原市博物馆内,小小讲解员们正字正腔圆、流利自然地向游客讲述太原历史文化发展史。这是太原市博物馆第五届“小小讲解员”活动现场。
  活动中,太原市博物馆充分发挥博物馆“第二课堂”功能,通过丰富多彩的培训与实践,让青少年学生在深入了解太原历史文化的同时,成为太原文化的传播者与传承者。
  据太原市博物馆暑期活动策划者侯艳芳介绍,博物馆在暑假期间还推出“探秘考古”与“拾趣非遗”两大研学活动,为青少年学生带来更多元化的文化体验。其中,“探秘考古”研学课程以太原东山古墓等重要考古发现为切入点,让学生们化身小小考古队员,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探索墓葬形式及出土文物,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而“拾趣非遗”研学课程则涵盖了脸谱、锣鼓、扎染、花馍、制香、剪纸等10项非遗体验项目,学生们可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
  与此同时,在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孩子们的指尖轻轻拂过瓷片的裂痕,感受岁月留下的沧桑印记;看着墨色在宣纸上缓缓印出瓦当的纹样,“聆听”古老图案诉说往昔故事……该馆举办瓷器修复和瓦当拓印活动,搭建起历史与青少年之间的桥梁,为孩子们的暑期注入厚重的文化底色。
  文物修复的过程,恰似一场破译历史密码的奇妙旅程。在拼接碎瓷时,孩子们的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急切地想要知道“瓷器的前世今生”;在拓印瓦当时,他们又会追问“为什么古人喜欢刻云纹”……带着好奇心的主动探索,相较于被动地接受知识,更能让历史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文物从“展品”华丽变身为“教材”,曾经遥远的晋阳古城,如今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有了具体的形态与温度,不再是书本上一个简单的名词。
  在“家门口”度过一个欢乐而有意义的暑假,也成为不少家庭的假期首选。
  杏花岭区巨轮街道中车社区面向辖区青少年,精心策划并开展了“缤纷夏日,快乐成长”暑期系列活动,利用社区活动室、户外广场等场地,围绕“学习+兴趣+实践”三大主题,设置了暑期作业辅导、手工课、声乐课、摄影课、观影活动及儿童议事会等多样化内容,让孩子们在社区内感受“每日有安排、周周有亮点”的多彩假日体验。
  在每日2小时的作业辅导时段,该社区志愿者针对暑期作业各学段及学科难点进行一对一答疑,帮助孩子们解决作业“卡壳”问题,同时引导他们制定学习计划,培养专注高效的学习习惯;在手工、声乐、摄影等课程中,孩子们通过实践锻炼动手能力,学习基础乐理与合唱技巧,用手机捕捉社区美景与生活细节,提升观察与审美能力;在儿童议事会中,孩子们围绕“不文明行为制止”“暑期活动建议”等议题展开讨论,体验社区“小主人”角色……
  “我们将持续整合资源,优化活动设计,让‘家门口的假期’更贴心、更精彩,让孩子们度过一段有意义的时光。”中车社区相关负责人说。

本报实习记者姚雅馨

(责编:刘洋、刘_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