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府西大米种植地探索立体生态种养模式
呼延村稻田里迎来首批约4000只“蟹兵蟹将”
太原府西大米种植地探索立体生态种养模式
呼延村稻田里迎来首批约4000只“蟹兵蟹将”
府西大米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太原人耳熟能详的优质大米,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水资源减少以及经济作物的引进,府西大米在20世纪90年代初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成为老一辈太原人的美好记忆。
7月26日,山西晚报·山河+记者从太原市尖草坪区了解到,2025年,府西大米的原产地——位于太原市尖草坪区柴村街道呼延村,依托映山湖区域水资源丰富的优势,探索以“府西大米+河蟹养殖”立体生态种养模式,让府西大米重新焕发生机。
呼延村计划采用的稻蟹共生套养模式,科学利用水稻与河蟹之间的生态关系:葱郁的水稻为河蟹提供了天然的荫蔽栖息场所和部分饵料;而河蟹则能帮助清除部分田间害虫,其排泄物更是优质的有机肥。“这种绿色、生态、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既顺应了市场对健康食材的需求,也有力地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呼延村稻蟹养殖负责人介绍。
呼延村映山湖稻蟹养殖示范推广基地项目选址位于映山湖东畔,地块面积200余亩,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水资源丰富,具备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天然优势。“我们引入这种立体生态种养模式,旨在实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在保障粮食安全、稳定水稻产量的同时,这种模式能有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升土地综合效益。同时,映山湖周边现有农田约2000亩,其中适宜发展稻蟹种养的面积约500亩,在未来更具备规模化推广的潜力。这是柴村街道首次探索水稻与河蟹套养模式,不仅是对传统农业的创新突破,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生态活力。”谈及稻蟹养殖示范推广基地项目,柴村街道农业部门负责人信心满满。
为确保这一创新项目成功落地,近日,柴村街道还组织村干部、项目负责人外出考察取经,并邀请专家团队提供全程技术培训和跟踪指导。“这两年,我们村两委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径,开展大棚种植、罗氏虾养殖,现在搞稻蟹套养,我们的收入越来越高,这对咱农户来说,可是实打实的盼头。”村民老张言语中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前期开挖环沟、田间沟,搭建防逃设施,完善排灌系统。近日,稻田已迎来首批约4000只“蟹兵蟹将”入驻。稻蟹共养让稻田既能满足水稻生长需求,又为河蟹营造舒适的栖息空间,努力实现“一地两用、一水双收”的绿色发展目标。
“从传统农耕到大棚种植,再到生态养殖,呼延村以稻蟹共养为支点,撬动产业转型升级。”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呼延村将持续深耕生态种养特色产业,延伸罗氏虾规模化养殖、乡村旅游、休闲垂钓项目,推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融合,奋力书写“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李婷 通讯员 杨莉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