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水之滨,感悟笔墨世界
赵望进捐赠书画作品展亮相山西博物院
汾水之滨,感悟笔墨世界
赵望进捐赠书画作品展亮相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晓毅向赵望进(右)颁发收藏证书。
赵望进(右三)在展览现场为公众解读作品背后的创作心得。
滔滔汾水,浩浩汤汤,在山西这片被汾水润泽的土地上,孕育了无数英才,书法家赵望进便是其中一位杰出代表。7月20日,“汾水之滨跬步行——赵望进捐赠书画作品展”在山西博物院开展。展览汇聚三晋书法大家赵望进百余幅力作,勾勒出艺术家80余载艺术求索之路和植根传统、心系家国的崇高情怀。
汾水滋养的书法大家
1940年,赵望进出生于运城市临猗县。流淌不息的汾河,见证了他从蒙童学子到一代书法家的漫长跬步。他曾说,自己的一生与汾河有着不解之缘。成年后,他北上太原,在山西大学中文系求学,毕业后在山西文化领域深耕,皆在这片被汾水滋养的土地上完成,他与这条母亲河血脉相连,密不可分。
赵望进精研篆、隶、楷、行、草各种书体,尤其擅长篆书和隶书。其书法风格浑厚古朴,严谨中透着灵动。他的艺术成就,深深扎根于山西历史文化土壤,是三晋文化孕育出的丰硕果实。
本次展览以赵望进“积步成学,写心弘道,用世为归”的艺术理念为脉络,精心划分为三大单元。第一单元“积步成学”聚焦其书法研习的探索之路,展现其精于临摹、勇于创新的治学精神。第二单元“写心弘道”展示其自撰诗联作品,借笔墨抒发感悟、弘扬理念,彰显深厚的文学素养。第三单元“用世为归”则体现其“书以载道”的追求,呈现他服务大众、回馈社会的艺术实践。
赵望进生于汾河之畔,长于汾河之滨,与汾河有着深厚的情感。本次展览在空间设计上,采用深邃渐变的蓝色调,并以灵动的水纹进行点缀,营造出水流般的韵律感。观众在移步换景间,能够真切地感知艺术家的精神世界与汾水文化的悠长韵味。
巨幅力作全景呈现大家风范
赵望进在书法上诸体皆长,尤擅篆、隶。他在宗法汉隶的基础上,又汲取篆书、行草笔法,创立了自成一派的“赵家隶”,被赞“厚重朴茂”。在本次展览中,多幅标志性的“赵家隶”作品方峻朴拙、含蓄多姿,不仅展现出他深厚的艺术造诣,更是其胸襟气魄的直观映照。
值得一提的是,赵望进深度参与了本次展览筹备工作,展览主标题与单元标题皆由他亲笔题写,当游客在展厅内参观时,能近距离感受到当代艺术大家的风范。在这里,就要推荐大家去欣赏几篇大幅作品。首先,展厅入口处就有一幅高5米的大型草书联《心向善·艺求精》,整部作品气势浩大,书写酣畅,非常引人注目。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本次展览中,3米以上的大幅作品多达10余件组。面对这些尺幅宏大的作品,策展团队采用了斜坡展台设计,为巨幅作品的展示创造了适宜空间,也为观众提供了良好的观赏视角。观众既能远观其磅礴气势,又可近察其精微笔墨。
另一幅隶书作品《晋问》,长度为4.9米,是赵望进借“河东先生”柳宗元之口,用他最为擅长的“赵家隶”,书写出古今一脉的独属于“晋人”的乡土情怀和文化自豪。站在这样的巨幅作品之前,观看感受很是“过瘾”,能感受到创作者在笔墨世界中一气呵成的功底,也能感受到中华书法大气恢弘的气质。
踱步在展厅内,用心去感受这场艺术与文化的深度对话,似乎能感受到赵望进艺术人生的精彩,以及山西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
赤子之心的深情回馈
早在十几年前,赵望进就曾向山西博物院捐赠个人作品《出师表》,表达了他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支持。2025年,85岁高龄的他,再次慷慨捐赠80余幅毕生力作,这些作品,是他艺术心血的结晶,更是他对山西博物院的深情厚谊。
本次展览虽说呈现了赵望进绝大部分的捐赠作品,但其中一篇名为《题山西博物院联》的作品,是他专门为本次展览创作的,文中深情礼赞三晋文脉,其庄重典雅、古朴浑厚的笔墨精神,与博物院承载文明薪火的使命高度契合,成为本次展览的一大看点,山西博物院“晋魂”特色也和明星文物巧妙地融入楹联之中,字字如磐石,凝聚着他对家乡文化的艺术礼赞和赤诚热爱。
开展当日,赵望进先生亲临展厅,坐在轮椅上的他精神矍铄,为观众认真仔细地导赏解读,从创作者角度讲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意蕴。围在老先生身旁,不少书法爱好者受益匪浅,对于一些来自外地的参观者而言,更是缘分之至,亲自参与了这一场艺术盛宴,来自沈阳的张先生表示,“来山西旅游已经第5天了,这里历史厚重,人文气息浓厚,没想到来博物院参观,能现场感受到艺术大家的人文情怀,受益匪浅!”
“汾水之滨跬步行”,这不仅是赵望进先生艺术人生的生动写照,更是一位赤子对故乡最深情的回馈。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孙轶琼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