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小百花越剧艺术团:

13年坚守 让江南越韵绽放太原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太原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扫码看视频


  在太原,有这样一群特殊的“追梦人”——她们来自各行各业,因对越剧的痴迷而相聚,用13年的时间将民间剧团打磨成三晋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每周六的排练场,总能看到她们排练的身影。7月13日,山西晚报·山河+记者走进这支艺术团,记录她们的排练现场,只见大家身着练功服,从基本功练习到剧目合成,再到试妆,对每个动作、每句唱腔反复推敲。
  这支名为“山西小百花越剧艺术团”的民间团队,这么多年自筹资金、打磨技艺,排演5部全本大戏和多出经典折子戏,填补了山西民间越剧空白,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原汁原味”的江南越韵。
  山西小百花越剧艺术团成立于2012年,团长白雪介绍道:“我们都没有专业背景,平日里靠网络视频‘抠’动作、学唱腔。团员自掏腰包置办行头,甚至自学化妆。有人从不做针线活却能亲手缝制戏装,还有人每周从忻州坐车来排练……骨子里的热爱让我们坚持下来。”
  从最初简单唱段到如今能演绎《狸猫换太子》《红楼梦》等全本大戏,今年6月26日晚,在太原华夏剧场进行惠民演出,《红楼梦》演出以3小时零失误的表演赢得满堂彩。“两个小时的大戏,音乐几分几秒切入、话筒何时开关,演出时精确到秒的灯光音乐配合,容不得半点马虎。”副团长李丽萍说道。我们虽然业余,但力求专业——自制伴奏、设计麦序,连道具摆放都会做到精益求精。
  13年来,她们全靠老带新口口相传。每年登上惠民演出舞台,多次荣获省市奖项,成为太原市文化馆旗下标杆性民间文艺团体,也是中国越剧戏迷网爱乐小站——太原站的戏迷之家。
  展望未来,她们期待登上更专业的剧场舞台,期待更多戏曲爱好者加入,让古老越剧在山西扎下根来。白雪表示,这支用热爱浇灌的“小百花”,正执着传承戏曲文化。

  山西晚报·山河+ 记者 武六红 摄影报道

  1.演出前,艺术团团员用胭脂勾勒出精致的妆容。
  2.排练厅内,大家在排练越剧《金陵十二钗》时,十二位“金钗”整齐列阵,水袖划出十二道优美的弧线。
  3.年过七旬的马大姐(中)休息时常即兴展示劈叉绝活。
  4.从唱腔的吐字归音到台步的尺寸拿捏,每个人都全神贯注。
  5.刘锦萍(左二)向大家展示自己一针一线缝制好的表演服装。
  6.这支用热爱浇灌的“小百花”,希望将来走上更大、更专业的舞台。
  7.今年6月26日晚,山西小百花越剧艺术团在华夏剧场进行的惠民演出——《红楼梦》演出现场。
  8.徐翠英(左前二)为艺术团团员画戏曲妆容,如今已成为团里公认的“造型总监”。

(责编:李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