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南中环桥19日起全桥封闭维修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太原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太原市市政建管中心桥梁管理所所长张立强在南中环桥勘查实地情况。

扫码看视频


  太原市南中环桥将于7月19日零时起实施建成通车以来的首次全桥封闭维修施工,预计8月30日零时恢复通行。此次工程主要对南中环桥主桥的上耳板和悬索进行更换维修。施工期间实行全桥封闭施工。
  南中环桥是由中铁大桥局建设,采用全悬索结构,双向八车道,主桥全长300米,设计荷载等级为城-A级,已经运行16年。该桥主桥桥型设计构思源于太原市八景之一的“蒙山晓月”。从桥的两端看,如一只大雁。该桥采用了首创的蝶形多索面下承式系杆拱桥的结构形式。
  作为连接汾河两岸的重要交通枢纽,它昼夜承载着庞大的交通流量,是太原市交通压力最大的跨汾河桥梁之一。南中环桥不仅承担着大量的机动车通行任务,还为周边居民的日常出行和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交通保障。
  近年来,太原城管市政部门一直按照《城市桥梁养护技术标准》要求,组织人员对全市桥梁设施开展常规性检测工作,并委托专业检测单位对跨汾河桥梁进行结构定期检测。
  针对南中环桥结构异形、受力复杂、交通压力大等情况,市政部门已对其连续进行了12次监测。经过检测观察,一方面长期的汾河高湿度环境,水汽侵蚀、庞大车流量和强风作用,对悬索等部件寿命有显著影响;另一方面,预防性更换老化部件,符合《公路缆索结构体系桥梁养护技术规范》对悬索部件15年至20年更换周期的要求。结合南中环桥的实际运行年限,当前已进入预防性更换的关键阶段。
  依据《公路缆索结构体系桥梁养护技术规范》关于核心索系部件使用年限的科学评估,此次对上耳板及悬索系统的预防性更换,是保障这一重要交通动脉持续安全服役的必然举措。这不仅是对桥梁物理性能的必要修复,更是对城市公共安全与交通韧性的主动加固,确保其能继续以最优状态服务太原市民的出行需求与区域经济发展。
  此次维修工程主要涉及主桥上耳板及悬索的更换。上耳板位于车行道上方,施工难度较大,涉及高空吊装、预应力斜拉杆拆卸张拉等复杂作业。为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太原市政建管中心多次组织专家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优化施工组织设计,落实安全保障措施,合理规划桥上作业空间。
  太原市市政建管中心桥梁管理所所长张立强介绍:“上耳板位于车行道上方,施工涉及高空吊装、预应力斜拉杆拆卸张拉等。我们已多次组织专家论证方案,落实安全措施,科学规划作业空间。”他强调,将按“时间不断、空间占满”原则高效安排工期,最大程度减少对市民的出行影响。
  此次全封闭维修是依据国家养护规范实施的预防性工程,旨在保障桥梁长期安全运行,预计8月30日零时恢复通行。市政部门呼吁市民积极配合交通疏导措施,共同维护施工期间城市交通秩序。施工期间,市政部门将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优化施工流程,提高施工效率,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维修任务,恢复桥梁的正常使用功能。张立强表示,市政部门将通过官方渠道实时发布施工进展,方便市民获取最新信息。市民出行前请及时查阅最新信息。如遇紧急情况或需要帮助,可向现场执勤的交警、协管员或施工管理人员求助。
  市政部门呼吁广大市民予以理解支持,积极配合交通疏导,提前规划绕行祥云桥、长风桥等替代路线,优先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共同维护施工期间城市交通的有序与畅通。如果必须驾车出行,建议提前了解路况信息,合理规划出行时间和路线,避开施工区域及周边拥堵路段。同时,行人和非机动车经过施工区域附近时,也要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规则,按照现场交通标志和交警的指挥通行。此外,市政部门还将在施工区域周边安排交警和施工人员进行交通疏导,引导车辆和行人有序通行。

  山西晚报·山河+ 记者 宋俊峰 实习生 胡朝丽

(责编:李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