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多所小学推出创意作业,让学生们在动手、观察、体验中解锁知识密码
暑假作业到户外 这样的学习更有收获
太原市多所小学推出创意作业,让学生们在动手、观察、体验中解锁知识密码
暑假作业到户外 这样的学习更有收获
松侨小学学生探究低温对黄粉虫行为的影响。
马庄小学学生制作的西游记飞行棋。
暑假,不再是习题册的堆叠,而是一场充满探索与发现的成长之旅。2025年暑假,太原市多所小学推出创意作业,以生活为课堂、以自然为课本、以实践为笔,让学生们在动手、观察、体验中解锁知识密码,收获别样成长。从校园角落的创意设计到实验室里的科学探究,从社区街头的志愿服务到心灵深处的自我对话,这些跳出纸面的作业,正以最生动的方式诠释着“教育即生活”的真谛。
动手与创意:让灵感在实践中闪光
暑假作业打破“纸笔作业”的局限,让学生在“做中学”,激活创意潜能。既锻炼了动手能力与审美素养,更真正实现了创意与实践。
太原市迎泽区马庄小学的暑假作业将课堂延伸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知耕园”牌子设计任务中,学生们化身小小设计师,在理解园地功能与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用彩泥、画笔勾勒独特创意。三年级学生小涵的作品里,彩泥捏成的小花点缀绿叶,蝴蝶图案栩栩如生,“我想让大家一看到牌子,就知道这里是充满生机的地方。”这份作业不仅锻炼了动手与审美能力,更让学生对校园多了一份责任感。
对于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设计毕业纪念册成了一场温馨的“时光回顾”。小学生张梦瑶将六年来的奖状、照片一一整理,卷首语写满对母校的不舍:“这本册子就像时光机,想大家了就拿出来看看。”字里行间,是成长的印记,更是对未来的憧憬。
自然与科学:让好奇在探索中生长
科学探究不是枯燥的公式,而是充满乐趣的发现之旅。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学生在亲自动手、反复尝试中学会了提问、记录与分析,让“好奇心”转化为“探究力”,真正理解了“科学源于生活”的意义。
太原市迎泽区松侨小学的暑假,是昆虫爱好者的乐园。“探究黄粉虫行为”的科学任务,让学生们化身“小小饲养员”,在观察与实验中解锁自然奥秘。“小小饲养员”白若溪为探究“低温对黄粉虫行为的影响”,准备了实验盒、冰水和八只黄粉虫,一次次调整温度,记录它们的活动频率与聚集状态。“刚开始黄粉虫在低温下不爱动,我还以为实验失败了,后来发现它们会抱团取暖!”她录制的科普视频里,不仅详细讲解实验过程,还分享了“黄粉虫通过聚集抵御寒冷”的发现,俨然一位小科学家。
除了昆虫观察,“天气日历”“植物生长记录”等作业,让学生在浇水、记录、思考中感受自然规律。正如学生们所说:“原来科学不在课本里,而在每天的观察里。”
社会与担当:让责任在行动中扎根
如何让“社会责任”从抽象概念变为真实行动?成长不止于知识积累,更在于责任担当。暑假里,许多学生在社区服务中体会奉献的价值,在历史探索中厚植家国情怀,每一次实践都是对“担当”的生动诠释,让爱国与责任在心中生根发芽。
太原市迎泽区第三实验小学暑假作业以“红领巾爱祖国”为主题,引导学生感受国家发展、了解家乡历史,让暑假作业成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生动载体。
学生们积极参与社区卫生清洁、垃圾分类宣传、节水倡议等活动:走进社区,拿起扫帚、抹布打扫街道、清理垃圾,为环境整洁出力;在垃圾分类宣传中,向居民发放资料、讲解方法,提升大家的环保意识。
博物馆参观活动让学生在老物件中触摸历史。六年级学生小轩站在几十年前的火车站老照片前,久久驻足:“以前去北京需要一天,现在只需要三小时,祖国的变化藏在每一件老物件里。”他在观后感里立志:“以后要为家乡添新变化。”这些实践,让“社会责任”从抽象的词语,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行动。
此外,学校还引导学生主动拒绝不文明、不健康行为,在自我修为、服务他人中锤炼意志,厚植爱国情怀。
阅读与表达:让文字在生活中“成长”
文字的力量藏在生活的点滴里,多所小学用创意作业让阅读与表达走出课本,融入日常。情境化、游戏化的设计,让文字融入生活场景。学生在趣味互动中感受文字魅力,既提升了读写能力,更让创造力在生活细节中自然生长。
太原市尖草坪第五小学的“阅读能量瓶”,把读书变成了一场童话冒险。学校创设“哪吒需要故事能量苏醒”的情境,鼓励学生每天阅读15分钟,将有趣情节写在卡片上塞进“能量瓶”,再讲给家人听。
太原市马庄小学学生设计的“西游记飞行棋”让经典阅读妙趣横生。学生们把取经路上的关卡设计成棋盘格子,“走到火焰山要回答‘孙悟空借了几次芭蕉扇’,答对才能前进!”暑假里,棋子掷出时总有此起彼伏的争论:“白骨精变了三次!”在欢笑中,书中的情节悄然刻进心里。
太原市迎泽区双塔北路小学“舌尖上的语文”“小小旅行家的语文札记”活动,让文字融入生活:学生跟着家人学做糖醋排骨,记录“糖要炒到冒泡”的细节,还探究“醋”字从“酢”到“醋”的演变;旅行时抄录对联、招牌,用文字和图画描绘风景,分享民间故事。最后,学生任选主题制作“DIY报纸”,自主排版、撰写内容,创造力在笔尖绽放。
心灵与成长:让温暖在关照中传递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接地气”的表达,这个暑假,用简单有趣的小任务,让学生在唱歌、写信、记录中学会关照内心。每一次情绪释放与自我对话,都是成长的印记,教会孩子用温暖的方式与自己、与世界相处。
暑假是放松的时光,更是关照内心的契机。太原市双塔北路小学以“自我关怀”与“自我疗愈”为核心,用一系列暖心任务为学生的心灵成长护航。该校推出的暑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通过每日小任务、月度成果记录,引导学生关注内心、调节情绪,培养积极心态。
7月的“自我关怀计划”中,“每日心灵清单”让“关怀自己”变得简单有趣:7月11日清单上写着“洗澡时大声唱歌”,三年级小桐说:“在浴室唱《孤勇者》,回声特别大,烦恼都被唱跑了!”8月的“自我疗愈计划”接力登场:8月13日“记录一件成功的小事”,8月26日“把恐惧写下来撕碎”,成了特别的“情绪释放”;8月31日“给新学期的自己写封信”,充满仪式感。
学生每月提交的日记、手账或绘画,记录着心灵轨迹:贴满歌词的“唱歌打卡页”、画着太阳的“懒觉心情图”、折成信封的“致未来的信”,都藏着与自己对话的真诚。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接地气的小任务,让孩子们明白,关照心理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双塔北路小学心理老师说,“无论是唱歌释放压力,还是写信给未来的自己,都是教他们学会与自己相处,在情绪波动时找到属于自己的‘小方法’。”
这些特色暑假作业,打破了传统作业的束缚,以生动、多元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体验。它们没有标准答案,却写满了成长的答案——不仅收获知识技能,更培养了综合素养与社会责任感。当暑假的风吹过,孩子们收获的不只是完成作业的成就感,更是发现生活的眼睛和热爱世界的心。
山西晚报·山河+ 记者 李婕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