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授乒乓球技艺、开展烹饪活动、制作非遗螺钿……

社区里的“一老一小”很忙很充实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太原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这个夏天,太原市各社区里举办的“一老一小”实践活动格外吸引人:在太原市万柏林区南寒街道铁北社区,老党员化身“乒乓教练”,用“握铅笔”“抛高击准”的趣味口诀,手把手教孩子们打球技艺。而在另一边,滨河社区的“小小厨神”在烟火气中大展身手,从创意摆盘到用心烹饪,体验劳动的快乐与成就……
  丰富多彩的活动,让长者在传授与创作中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让少年儿童在运动、劳动和艺术中快乐成长,共同编织出和谐友爱的社区画卷。连日来,山西晚报·山河+记者走访太原市多个社区,看到“一老一小”忙而充实的快乐生活。
  银龄传技艺 童心逐乒乓
  7月1日以来,以“银龄传技艺 童心逐乒乓”为主题的“一老一小”暑期互动活动,在太原市万柏林区南寒街道铁北社区火热进行,每天上午,辖区内4位老党员都会化身“志愿教练”,手把手教10余名小朋友学习乒乓球基本技巧,用球拍连接起代际之间的温暖与传承。
  活动中,老党员把复杂的握拍姿势拆解成“像握铅笔一样”的通俗说法,把发球技巧简化为“抛球要高,击球要准”的儿歌口诀。两个小时的活动接近尾声时,小朋友们还意犹未尽,纷纷拉着老党员的手说:“爷爷,明天您还来吗?能不能在再教教我们?”“爷爷,您教得真好,我明天要带好朋友来一起跟您学。”……
  此次活动不仅让小朋友学习了乒乓球技巧,也让他们锻炼了身体,老党员则用实际行动传递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生活态度,营造了和谐、温暖的社区氛围。
  小小厨神烹饪营 满满夏日烟火气
  7月4日,太原市万柏林区兴华街道滨体社区联合山西595儿童义工团举办“小小厨神”儿童烹饪体验活动。
  活动现场香气四溢、笑声不断,4-16岁的小厨神自信登台,大秀厨艺,用美食和创意点燃全场氛围。小选手们全神贯注,或小心翼翼地为蔬菜摆盘,或熟练地翻炒锅中的菜肴,那份专注的神情俨然“专业大厨”。从食材选择到摆盘设计,处处可见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用黄瓜片做小鱼的鳞片,用胡萝卜刻出花朵,用巧克力酱画出笑脸……小选手们用巧手将普通食材变成了充满童趣的艺术品,每一份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创意结晶。
  “此次活动,让孩子们在沉浸式参与中,体验劳动的快乐与价值。同时,孩子们能主动放下电子产品,在锅碗瓢盆的叮当声中感受生活的烟火气,是一件很有意义也很有价值的事!”滨体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社区将进一步联系驻地商家、企业等,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暑期实践活动,让辖区孩子们度过一个快乐而充实的假期。
  流光溢彩映匠心 传承非遗螺钿情
  7月7日,太原杏花岭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巧手银龄乐享生活”系列活动——手工螺钿饰品制作体验,此次活动吸引了社区20余名老年人参加。
  螺钿是中国传统装饰工艺之一,是指将螺、贝、蚌等软体动物的体壳加工成薄片,刻画并拼组成花草、人物、鸟兽等纹样,镶嵌于漆、木等器物表面的装饰技法。
  在活动中,居民在党群中心工作人员王琪的指导下,学习从选材、贝壳处理到粘贴定型的完整流程。
  “螺钿制作兼具耐心锤炼与艺术审美,需精细处理贝片纹理,设计色彩搭配……”活动开始,王琪为大家讲解了螺钿发卡制作的基本流程,大家认真聆听,跃跃欲试,并迫不及待地想要亲手制作一枚饰品,在细碎镶嵌之间,用心感受古朴典雅的高奢艺术之美。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学习制作,不少老人在慢工细活中完成自己独一无二的螺钿作品。
  居民府华英捧着刚刚制作完成的手工发卡高兴地表示:“既美观又实用,我要把这份心意送给孙女!”秦静怡展示作品时则感慨道:“活动太有意义了,既动脑又动手,希望常举办!”
  “本次活动,让居民亲身体验非遗魅力,感受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为居民搭起展示舞台,让老人们可以释放艺术潜能,同时在制作中,邻里交流频繁,情谊愈发深厚。”杏花岭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这场活动不只是手工体验,更是文化传承与心灵凝聚之旅。今后将继续推出多元化手工课程,丰富社区老人们的文化生活,让传统文化落地生根。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李婷

(责编:李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