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效率 便民惠企

太原生态环境执法文书可“一键送达”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太原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本报讯 近日,太原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在处理一起省外家具企业环境违法案件时,因当事人无法现场签收文书,执法人员经其同意后,通过微信发送《督促履行义务决定书》,全程仅用30分钟即完成送达。“过去跨省案件仅邮寄环节就要3天,现在当事人手机一点就能收文书。”5月9日,办案人员陕光介绍,这一模式不仅节省了企业差旅成本,还避免了案件因送达延误导致的程序拖沓。

传统执法文书需经历打印、签章、专人送达或邮寄等环节,平均耗时3至5个工作日。而电子送达依托数字化技术,实现文书生成、签发、传输全流程线上化,送达时间压缩至1小时内。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此次推行的电子送达服务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及《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相关规定,在确保程序合法的前提下,赋予当事人更多便利选择。根据法规要求,经当事人书面同意后,执法部门可通过传真、电子邮件、微信等移动通信方式送达法律文书,并辅以截屏、录音等电子存证手段,确保送达过程可追溯、可验证。市生态环境部门启用法律文书电子送达新模式,标志着全市生态环境执法工作迈入数字化、高效化的新阶段。这一创新举措通过“互联网+执法”的深度融合,破解了传统纸质文书送达耗时长、成本高的难题,实现了执法效率与便民惠企的双赢。

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博导李瑞金指出:“太原的实践为行政执法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范本。电子送达既符合‘放管服’改革的方向,又通过技术赋能实现了程序正义与效率价值的平衡,其经验值得在全国生态环境系统推广。”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重点优化电子送达的安全性与兼容性,计划引入区块链存证技术确保文书防篡改,同时对接省级执法平台,推动跨区域送达互认。此外,针对老年群体或数字技术使用困难的企业,将保留纸质送达通道,确保服务全覆盖。(任晓明、高岗栓)

(责编:刘_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