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 正青春】全国新时代青年先锋刘文耀:科研路上追光者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太原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凌晨的中北大学实验室里,一盏孤灯常明。仪器与电子学院测控系主任刘文耀伏案整理实验数据,手边是厚厚一沓满是批注的论文。这样的场景,已成为他教师生涯的常态。从青涩讲师到山西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从普通科研工作者到微光机电传感领域的领军人,刘文耀用二十载光阴在方寸实验台与三尺讲台间,书写着科技报国与教书育人的答卷。
  “科研是用心活,教学是良心活。”初入教坛时,恩师的这句叮嘱,成为刘文耀职业生涯的座右铭。2018年,面对无人机导航传感器长期受制于人的困境,他毅然带领团队扎进回音壁微腔传感技术攻关中,在实验室里执行“早午晚三班倒”和“一周六天制”的极限作息。2021年项目验收关键期,团队封闭在校40天,调试样机、分析数据、撰写报告,困了便裹着实验服席地而眠。正是这般“拼命三郎”的劲头,让他们突破微腔制备与噪声抑制技术,最终催生出国内首个兼具微型化与超高精度的腔光量子传感器,相关成果斩获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一等奖,为无人机装上了自主可控的“中国眼”。
  在攻克关键技术的同时,刘文耀始终铭记教师的初心。他主讲的《测控系统设计综合实践》曾因艰深晦涩让学生望而生畏,如今却以“侦探破案式”教学成为爆款课程。通过挖掘“北斗导航抗干扰技术”“玉兔号月球车避障系统”等20多个案例,他将枯燥的公式转化为破解科技谜题的钥匙。这种“把车间搬进课堂”的实践,让他的学生尚未毕业就成为高新技术企业争抢的“香饽饽”。
  实验室的灯光不仅照亮科研前路,更温暖着学子的成长之路。学生阴世豪始终记得,考研复试前夜,刘文耀逐字修改他的科研设想。刘文耀还经常为经济困难学子购买生活物资,悄悄垫付参赛费用。这些点滴化作育人沃土,滋养出“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银奖、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等累累硕果。如今,刘文耀的名字已与中北大学仪器学科的崛起紧密相连。他推动学科入选山西省“1331工程”一流建设学科,主持建设的智能感知工程专业实现山西省新工科布局“零的突破”;他主导的MOEMS系统集成化制造技术,助力学校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历史性跻身A类行列。但褪去光环,他仍是那个每天清晨6时巡视实验室的“刘老师”,“做学生攀登时的梯子,迷途时的灯塔”的誓言依然清晰如昨。
  在量子传感的微观世界里,光波沿着回音壁微腔永不停歇地奔跑。刘文耀的故事恰似这束光,在科学与教育的双重维度上,以谦逊而执着的姿态,照亮更多年轻学子奔赴星辰大海的征程。

本报记者李炼

(责编:温文、马云梅)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