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读书风尚 建设文化强国——聚焦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书香三晋 “阅”动晋阳
——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在太原掀起阅读新高潮
【培育读书风尚 建设文化强国——聚焦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书香三晋 “阅”动晋阳
——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在太原掀起阅读新高潮
市民在龙城书市读书、购书。本报记者王媛摄
4月的太原,汾水泛波,花香四溢。在这座承载了千年文脉的锦绣之城,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如约而至。
以书为媒,以阅为桥,汇聚四海书籍,汲取文化营养。从古籍修复的静谧到数字阅读的跃动,从重读经典的深邃到民间共读的温暖,这届阅读大会不仅是一场文化的盛宴,更是一次全民阅读精神的生动诠释。
4月23日下午,“重读赵树理”读者交流分享活动现场,前来参加活动的观众络绎不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太原师范学院教授崔昕平告诉记者:“参加这个活动,是源于对赵树理文学理念与文学实践的高度敬重。赵树理是在山西这片文化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作家。他选择了与当时的中国文化背景、当时人民的现实生活、当时人民的所思所想最能契合的文学表达方式,举起了‘大众化’的文学旗帜。这个意义,放在当时,是极具意义与魄力的!与此同时,赵树理也为我们明示了一个规律,那就是有思想的作家才能成为一个大作家。赵树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展开的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感知与对问题之源的深刻思考,都具有穿越时代的思想价值。这使得他的作品能够穿透现实问题,穿越历史时代,成为现实主义书写的经典之作,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上屹立的坐标。”
同样在这个交流会现场的还有太原市“优秀阅读推广人”、太原市作协监事刘俊萍,她一边认真听讲,一边认真做笔记。在她看来,文学照见乡土,阅读传承精神。当下全民阅读热潮中,赵树理作品仍具现实意义。他以通俗语言传递深刻变革,让文学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希望大家都能重新翻开泛黄书页,阅读经典,因为我们读到的不仅是鲜活的文字,更感受到时代的精神图谱。”刘俊萍说。
23日一早,画家、学府街读书会发起人之一韩卫东就来到了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的主会场,逛书市、看展览、听讲座,他觉得自己太幸福了。他说:“作为艺术工作者,在本届阅读大会上一是寻找文学与绘画的共鸣点;二是通过感受老一辈作家深入人民生活创作的作品来探索艺术介入现实的表现手法与力量。”他觉得自己收获颇丰。
在龙城书市,来自忻州的退休职工杨德君正捧着一本《忻州民间舞蹈研究》看得津津有味,她告诉记者,她来自耕读世家,全家都有读书的习惯。平时专门去逛书店不一定能找到的书,今天在阅读大会上找到了,非常幸运。
这两天,学府街读书会的读书群里非常热闹,一群爱读书的人,适逢阅读大会,仿佛过节一般。林小静在群里率先起了头:“阅读,是一场与智者、贤者的交流,会让我们拥有宽阔视野和胸怀。”接下来,读书人纷纷接龙。李慧平说:“阅读增加生命的厚度和广度,让生命更精彩。”徐文胜说:“博览精研书籍书事,参悟洞悉世道人心。”赵一琪说:“以书为舟,渡向智慧彼岸;以读为炬,照亮人生旷野。”
阅读的火焰,可以由任何人点燃。当人们在书市买了新书,在深夜的台灯下捧书细读时——阅读的种子正在发芽。当人们在省图雅集室听完讲座意犹未尽,又去书中探索追寻时——智慧在不经意间悄然滋生。每一本被打开的书,都在点亮一个灵魂;每一个被点亮的灵魂,都在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一份光亮。
本报记者王媛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