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起来,一直坚持 健身达人有故事
动起来,一直坚持 健身达人有故事
“80后”跑团队员在太原市迎泽公园门前做跑步前的热身运动。
85岁“山西鞭杆”传人渠银英教居民练习简化鞭杆32式。
“00后”庞鼎骑行途经太原市纯阳宫。山西晚报记者 李婷摄
扫码看视频。拍摄:李婷制作:李浩瑜
近日,“体重管理”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国家喊你减肥”相关话题,也冲上各平台热搜,引发大家讨论。山西晚报记者了解到,自今年4月初开始,为积极响应国家提倡全民减肥的号召,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太原各地以多种形式,自发组织并开展各类全民健身活动及项目,以此提升全民健身氛围。
那么,普通人群如何通过合理的健身生活,达到健康减肥的目的?不同身体素质的人群,又应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运动项目?在全民健身热潮下,个人应如何提升自己的健身素养,更好地推动身边人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连日来,山西晚报记者走进社区、学校、公园等地,采访了“00后”自行车发烧友庞鼎、“80后”跑团负责人毕海林及85岁“山西鞭杆传人”渠银英三位资深健身达人,听他们讲述推动全民健身运动背后的努力与坚持。
“00后”追风少年庞鼎:在骑行中寻找自由与快乐
“今天我们的目标是:骑行100公里!出发!”4月6日8时许,周末清晨,在太原市中北大学的校门口,三名年轻人并排跨上各自的自行车,在中间年轻小伙子的一声号令下,迅速蹬起脚下的踏板,不一会儿,便骑到了位于尖草坪区滨河公园的自行车道上。
记者看到,刚进入自行车道,三人的赛车便由之前的横向队伍,迅速变为整齐的小纵队,而车速也立刻提升了数倍,风也似地冲了出去。而在这个过程中,三人干脆又炫酷的车技,瞬间吸引了周边市民的目光。
这三位年轻人,是中北大学的学生,而骑在最前面的便是这次骑行的小队长庞鼎,山东人,今年19岁,是一位深度自行车发烧友。
“电视上经常看到,自行车比赛真的是一种很酷的运动项目,我从高一就喜欢上骑行运动,以前是为了健身和缓解学习压力。上大学后,我给自己买了一辆专业自行车,还记得第一次骑上赛车的感觉,就像一个追风少年,自由、洒脱而且快乐。”庞鼎说。
同时庞鼎表示,自从来到太原上大学后,他通过骑行,也欣赏到不少太原的名胜古迹,被当地的古建筑深深吸引。“俗话说地上文物看山西,之前我骑车去过晋祠,被里面的鱼沼飞梁、圣母殿等古建筑震撼到了。所以现在,我每到周末,都会给自己安排一次较长的骑行项目,而在这中间,除了健身,就是要看遍太原各地的古建筑。”庞鼎认真地说道。
自2024年9月庞鼎来到太原上学后,已通过骑行的健身方式,参观了太原纯阳宫、晋祠、天龙山等古建筑景点十余处。同时,为了让越来越多的同学、朋友爱上骑行这项运动,他在学校还作为发起人,经常组织骑行聚会,邀请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骑行带来的好处很明显,对于我来说,不仅身材更有型,而且让我学会更专注地做好一件事,所以心态也愈发积极。”庞鼎表示,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骑行的好处,带动身边人加入骑行队伍,他将继续通过组织骑行聚会,与大家共同分享骑行的一些专业技巧,以及在骑行过程中遇到的优美风景、有趣故事等。
“今年,国家都喊大家来健康减肥了,所以我也想成为一名公益健身的组织者,在以后的聚会中,我会针对部分体力稍差的朋友,规划一些短途、平坦的路线,鼓励大家共同参与,以此来带动越来越多的朋友爱上骑行,关注自身健康,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庞鼎说。
“80后”跑团“首领”毕海林:跑步让人变得充实且自信
4月7日清晨6时许,天刚蒙蒙亮,位于太原市迎泽公园的北门门口,十余位身着专业跑步运动服的市民,正围成一个大大的圆圈,做跑前热身运动。作为跑团“首领”之一的毕海林,正指导大家如何正确开展热身准备。
“大家注意,虽然天气一天比一天热,但我们的跑前准备,要像以前一样,要做到位,不能马虎,大家听口令,伸展运动,开始……”毕海林一边做着热身运动,一边认真地为队员们讲解跑步前的注意事项。
毕海林,今年41岁,山西省某教育培训机构负责人、山西省作协会员。2018年,毕海林因长期伏案工作导致身体肥胖,体重一度从120斤增至185斤。如今,经过多年坚持跑步,毕海林不仅体重下降至140斤,他还与多名同样热爱跑步的“80”后“上班族”一起,成立了我省唯一一个以80后、90后为主要人群的民间公益健身组织——“山西Keep跑团”。
大约过了10分钟,热身运动结束,毕海林与另外一位带队指导一起,开始带领大家沿着迎泽公园外围的跑道匀速跑步。记者了解到,迎泽公园的外围跑道,一圈大约3.5公里,而他们今天的任务,是坚持跑够三圈,约10公里。“人多了,大家就不孤单了,每天上班前跑10公里,大家在一起相互鼓励着,就很容易坚持下来。”毕海林说。
之所以要成立公益跑团,源于毕海林的一次因跑步带来的巨大伤害。早在2018年,还在一个人独立跑步的毕海林,首次参加了太原市组织的一场马拉松比赛,因为不懂专业跑步技巧,导致在跑步途中小腿肌肉拉伤。
“那次挺严重的,拉伤后,小腿特别疼,整整休息了小半年,后来还是一个朋友告诉我,跑步是有技术的,跑前要做热身,跑后也要做拉伸,而且跑步的过程,也是有很多技巧,但当时我什么都不懂,完全凭着感觉走。”因此毕海林表示,成立跑团的目的,一方面是邀请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在健身中大家通过相互鼓励,相互帮助,更好地坚持锻炼。另一方面,就是为更多想要通过跑步来健身的朋友提供一个正确的技术指导。
据了解,自2018年成立“山西Keep跑团”后,毕海林的队伍也在逐步扩大,在短短8年时间里,经过毕海林与多位组织者的共同努力,已在太原市各地成立公益跑团小分队16个,成员多达3000余人。“可以说,几年的坚持,让我变得更加充实且自信。未来,我们还将以跑团为平台,组织开展更多公益性跑步活动,吸引更多人加入到我们的行列。生命不息、运动不止,希望在我们的带动下,有更多的人热爱跑步这项运动,在自律与坚持中,成就美好人生!”毕海林说。
85岁“山西鞭杆传人”渠银英:义务教学点亮社区健康生活
4月7日16时许,山西大学北家属院老干部活动中心门口热闹非凡,30余位社区居民正全神贯注,在一位身着专业武术服饰老人的带领下,认真练习着简化鞭杆32式(武术健身项目)。
记者看到,老人手持一支1.5米长的藤棍,动作如行云流水般流畅,每一个招式都透出武术传人的专业性,引得众多居民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纷纷跟着模仿起来。而这位老者,便是“山西鞭杆传人”、今年已85岁高龄的渠银英。
大约过了十分钟,在完成一套简单的拳法练习后,渠银英老人开始为大家讲解动作要领。记者看到,不论是从棍法还是动作的起势到收势,老人都坚持通过言传身教,为居民们讲解得非常细致。
在简化鞭杆32式讲解结束后,老人又开始和大家一起练习八段锦、太极拳等健身项目,居民们也学习得非常认真。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几十年前,渠银英因体弱多病,开始跟随被誉为“山西鞭杆传人”“中国十大武术名教授”的陈盛甫先生学习武术。“陈盛甫先生传授给我许多宝贵的知识和技能。虽然他已离世,但他的话一直铭记在我心中。他临终前叮嘱我,不能让武术传承的这个‘摊子’散了。所以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个武术项目传承下去。”渠银英老人回忆道。
于是,在陈盛甫先生去世后不久,作为“山西鞭杆”唯一传人的渠银英,便在每天下午的4点至6点,准时来到社区老干部活动中心门口,义务为社区居民和山大的退休老职工们传授武术。
值得一提的是,多年如一日的坚守与付出,渠银英老人也赢得了社区居民的认可和尊敬。“自从跟上渠老师锻炼后,我的腿部都有肌肉了,身体状况越来越好了。”居民翟女士说。居民杨女士也深有体会:“以前我身体不太好,自从加入锻炼队伍后,生病的次数明显减少,整个人的状态越来越好。”
据了解,渠银英老人已经向社区居民免费传授武术20多年,并陆陆续续为200余名社区居民提供专业的指导。“能够获得居民的认可,我很开心,一直以来,我一直坚持‘自己健康是美德,传递健康是功德,无私奉献是善德’的信念,想用实际行动传承武术文化,给老年群体树立健康生活的榜样。所以,只要我的身体允许,也有人愿意学,我会一直教下去,让更多的人通过练习武术达到健身的效果。”渠银英说。
山西晚报记者 李婷 实习生 陈红 程亚妮
相关
专家建议——
健身不可盲目跟风应视自身情况规划运动项目
最近,为最大限度提升健康、改善生活质量,不少太原市民纷纷主动参与到各类专业的运动项目中开展健身活动。然而,对于从未接受过专业运动训练的普通人,如何才能科学、有效、安全地融入运动生活,也成为大家最为关注的话题。4月8日,山西晚报记者针对这些问题,采访了太原理工大学体育与健康工程学院副院长张美珍教授。
张美珍表示,对于很少参与专业运动训练的普通人来说,切不可盲目跟风,应视自身情况合理规划运动项目。同时,老、中、青三大人群应如何合理选择运动项目,运动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张美珍提出一些建议。
“青少年阶段身体处于生长发育期,骨骼和肌肉的可塑性强。”因此,张美珍表示,较低和中等强度的运动负荷对于青少年来说,是非常有益的。建议选择跳绳、跑步、篮球等运动(10分钟至20分钟一次,每周最少运动三次),而这些项目在锻炼的过程中,可以产生高地面反作用力的活动,避免过多的负重和静力负荷训练。
对于中年阶段健身人群,张美珍表示,因中年人肌肉力量开始下降,关节灵活性减弱等。建议多参与抗阻力训练项目:如哑铃、杠铃训练等,以及有氧耐力运动:如跑步、游泳等项目。
“建议运动时间控制在30-60分钟,并采用综合运动方式。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特别是40岁时,女性每年会丢失大约1.52%的骨量,而男性骨量丢失约为女性的一半。因此,规律的运动或体力活动可以降低骨矿物质的丢失。”张美珍说。
老年阶段人群,因骨脆性大,骨质疏松症状出现,身体机能下降,因此推荐太极拳、健身气功、健步走、靠墙屈膝、有氧耐力等运动。运动频率为每周3-4次。
山西晚报记者 李婷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