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20年来,路网规模持续扩大,客货运输量质齐升,有力支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铁龙驰骋兴三晋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太原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铁路运输与水运深度融合,开出集装箱多式联运“一单制”专列;与山西文旅集团联合开行银发旅游列车,640多名游客开启江南踏春之旅;去年全年货运量达7.88亿吨,发送旅客7864.7万人次,客货运输量质齐升……一组组数据、一个个事例,彰显出我省铁路运输事业取得的新成效,有力支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回升向好。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2005年3月18日,在铁路生产力布局全面调整中,太原铁路局成立,并于2017年11月19日,乘着铁路公司制改革东风,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称太原局集团公司)正式挂牌。20年来,太原局集团公司在改革中成长,在新时代壮大,发展成为全国铁路首屈一指的货运大局、重载大局,为山西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作出新贡献。

路网规模持续扩大,脉动三晋大地

  2024年12月31日,集大原高铁全线开通运营。至此,“复兴号”“和谐号”列车纵贯三晋,在群山、盆地间往来飞驰。
  一叶山西,铁路网就是源源不断输送养分的叶脉。20年间,这些叶脉从稀疏到稠密,从纤细到粗壮,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2005年成立之初,太原局集团公司仅有石太、京原、太焦、南同蒲、北同蒲、侯月、侯西、京包、大秦9条干线和10条支线,总营业里程3417公里。
  20年来,高铁线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2005年6月11日石太客专开工建设,2009年4月1日正式开通运营。2014年7月1日,大西高铁太原南至西安北段开通运营;2018年9月28日,大西高铁太原南至原平西段开通;2019年12月30日,张大高铁开通;2020年12月12日,郑太高铁连通晋豫;2021年6月26日,经改造后的太中线,复兴号动车开进吕梁;2024年12月31日,随着集大原高铁的建成,大西高铁实现全线通车。
  在高铁网络不断延展的同时,货运脉络也不断延伸。2014年2月25日韩原线开通运营,大秦铁路再添一翼;2014年12月30日,世界上第一条按30吨重载铁路标准建设的瓦日线正式通车;同一天,太兴线建成投用;2019年1月2日,重要煤运通道准朔铁路正式开通……
  如今,太原局集团公司已管辖大西、石太、郑太高铁和大秦、瓦日、侯月、南北同蒲等共计5553公里国铁干线、支线,其中高铁1066公里。路网纵贯三晋南北、横跨晋陕内蒙古冀京津。每天200多趟动车穿梭三晋大地,以太原为中心,辐射全省11个地市、连接45个县(区)的2小时交通圈和通达27个省市自治区的高铁网已然成形。
  “早上喝头脑,中午吃凉粉,晚上尝泡馍,大西高铁全线贯通后,我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说起高铁时代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太原市民张华由衷点赞。
  高铁驰骋表里山河,钢铁巨龙穿山越岭。山西连通京津冀,融入环渤海,直奔长三角,携手大湾区,沟通黄河流域,对接“一带一路”,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区位优势正在凸显。

货运量节节攀升,温暖大半中国

  发挥坐拥全国能源重化工基地优势,太原局集团公司增运量、保供给,用好大秦、瓦日、侯月、石太等主要通道,持续推进货运增量行动,坚决打好电煤保供攻坚战,以铁肩担使命,点亮大半中国万家灯火。
  20年间,太原局集团公司年货运量由3.95亿吨到2024年突破7.88亿吨,运量实现翻番,日装车数从17000车增长到常态化30000多车,始终保持着全国铁路货运量最大的纪录。
  被誉为“中国重载第一路”的大秦铁路,2005年年运量首次突破2亿吨,是当时世界公认的一条重载铁路年运量的极限。不过,2亿吨对于新成立的太原局集团公司来说,只是挑战极限的开始。随后,设施设备不断扩能改造,万吨重载列车和2万吨重载列车开行技术不断成熟完善,大秦铁路的年运量逐渐攀升,2007年突破3亿吨、2010年突破4亿吨,到2018年达到4.51亿吨,超过国际认定重载铁路年运量极限的2倍多。大秦铁路以最小的投入、用最短的时间,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内涵扩大再生产之路,创造了世界单条铁路重载列车密度最高、运输能力最大、增运幅度最快、运输效率最好、运输效益最佳等多项纪录。
  建成10年的瓦日铁路借鉴大秦铁路“产运需”对接、“集疏运”协同、“速密重”并举的重载运输体系经验,2018年成功开行1万吨重载列车,2020年开行1.2万吨重载列车。目前,瓦日铁路全线每天安排开行重载货物列车84对,其中,万吨重载列车12对,运量实现逐年攀升,2022年、2023年连续突破1亿吨大关。10年间,瓦日铁路累计运量达到60354万吨,为守护万家灯火,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如今,太原局集团公司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积极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太原、大同两个铁路物流中心迅速组建。以中鼎物流园为龙头的“1+3+N”物流网络矩阵加快构建。积极开展物流总包,专班推进“公转铁”,做精做优“门到门”服务,成功开行多式联运“一单制”列车,物流更加便捷高效。坚持运输围着市场转、车流围着货流转,“三晋通”班列夕发朝至,“晋蜀钢铁班列”客车化开行,晋粤山西特产班列48小时内送达,压缩时间,节约成本,构建起全国1、2、3天快货物流圈。中欧班列辐射“一带一路”16个国家48个城市,助力山西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一步步照进现实。

客运服务持续优化,出行品质提升

  从只有为数不多的普速空调列车,到CR400AF-S型复兴号智能动车组批量上线;从时速最快120公里,到时速350公里;从旅客对“走得了”的渴求,到“走得好”的服务要求,20年来,太原局集团公司的客运服务日新月异,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托举着蓬勃发展的流动中国。
  高铁网络的不断完善,列车开行触角的不断延伸,拉近了城市间的距离,深刻改变着城市格局、人口布局和经济版图。三晋南北旅行时间从15个小时压缩至4个多小时,“太忻号”城际动车实现“公交化”开行,太原至大同、运城、晋城等城市动车一站直达,“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常态。
  “高铁开进朔州,可以让当地的产品走出去,把需要的人才请进来,促进地方产业转型、科技创新。”朔州双碳产业研究院院长李亚军深有感触。
  在做好高铁客运服务提质的同时,太原局集团公司坚持开好4对公益性“慢火车”,升级后的空调列车取代了夏天的“摇头风扇”、冬天的煤烟锅炉。“蔡家崖号”开进吕梁山腹地,老区人民不必再“看天出门”。瓦日铁路首开旅客列车,沿线革命老区五个县域结束了不通客车的历史。客车开进左权县,助力当地文旅发展。一趟趟慢火车,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致富车、幸福车。
  20年间,太原局集团公司以创新提升服务品质,深入实施互联网购票、订餐,电子客票、验检合一等便民举措,“一证通行”方式成为潮流时尚;以品牌带动服务升级,从太原站“改梅助困室”的帮扶解难,到太原南站“李静导购台”的行程规划,从点对点服务,到21个集团公司优质服务品牌引领,再到“一车一品牌”“一站一品牌”的“品牌相约,爱心接力”,旅客从乘车到出站可全流程享受品牌的专业化服务,人享其行的梦想已然成真。
  如今,客车向着市场开、围着旅客需求开,银发旅游专列通粤港澳、抵新疆、到越南,“跟着悟空游山西”6条精品线路引流无数,“坐着高铁看中国游山西”成为老百姓享受美好生活的真实写照。
  新起点,新作为。太原局集团公司将始终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己任,坚持“人民铁路为人民”,负重争先,勇于超越,让铁路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三晋大地,不断取得新的辉煌。

本报记者张毅

(责编:刘洋、李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