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州扶土调肝派小儿推拿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在清徐县中医院启动
太原小儿推拿事业有了新活力
“并州扶土调肝派小儿推拿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在清徐县中医院启动
太原小儿推拿事业有了新活力
山西晚报讯(记者 杨洲芬)3月29日,太原市首批并州中医学术流派——“并州扶土调肝派小儿推拿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启动仪式,在清徐县中医院顺利举行。这一活动的举办,标志着该学术流派正式步入规范化传承的全新阶段,为太原市乃至更大范围的小儿推拿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活力。
清徐县医疗集团副院长、清徐县中医院院长郭俊青在启动仪式上介绍,作为“并州扶土调肝派小儿推拿学术流派”的传承保护单位,清徐县中医院将流派传承视作医院发展的核心工作,并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举措。在系统性保护方面,医院组建专项工作团队,全面梳理流派的经典文献、医案医话,搭建数字化档案库,夯实流派传承的学术根基。在活态化传承层面,医院借助“师带徒”“临床实训”等方式,大力培养青年骨干,确保流派技艺传承不断。与此同时,医院联合多家医疗机构,统一诊疗方案,开展推拿手法标准化、疗效评价等科研项目,推动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此外,医院设立“太原市小儿推拿基层实训基地”,定期为基层医务人员开展小儿推拿培训、举办健康讲座,让更多患儿家庭从中受益。
启动仪式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小儿脏腑点穴法”代表性传承人宋飞表示,山西名老中医何玉华从医40余载,长期扎根临床一线,将传承与自身经验相结合,形成独特的学术思想与诊疗体系,创建了“并州扶土调肝派小儿推拿”。该流派成功入选太原市第一批流派认证,如今获得官方认可与授牌。这一流派源自赵鉴秋教授传承平台,此次启动仪式更为未来的传承工作注入强大动力。
“并州扶土调肝派小儿推拿学术流派”创始人何玉华,在现场详细介绍了流派的传承工作、学术思想、优势以及特色专病,还提出了未来三年的工作规划:完善流派学术思想,挖掘优势病种的特色诊疗技术;开设专病示范门诊,推广临床疗效显著的诊疗技术;开展流派内学术传承与人才培养,提升流派传人的学术能力;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举办学术研讨会,扩大流派的学术影响力;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为流派发展储备人才;出版学术专著,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课题,发表高质量论文。
目前,“并州扶土调肝派小儿推拿学术流派”拥有39名传承人员,平均年龄41岁,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传承人员广泛分布于三甲医院、二甲医院和社区医院等各级医疗机构,且均来自临床一线,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仪式上,第三代学术流派传承人、山西省人民医院小儿推拿中心李晨曦医师,为传承人解读了《流派传承管理制度》。来自省内六家医疗机构的专病负责人代表分享了小儿厌食、儿童体质调理、小儿抽动障碍等多个专病的诊疗方案。在研讨环节,各位传承人围绕流派传承发展展开热烈讨论,积极为流派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何玉华表示,“并州扶土调肝派小儿推拿学术流派”获得新的传承平台,也为太原市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提供了宝贵经验。未来,他们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为儿童健康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