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项目建设年·护航优服攻坚提效】以智慧建造托举城市之翼
——太原武宿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机电安装项目观察
【重大项目建设年·护航优服攻坚提效】以智慧建造托举城市之翼
——太原武宿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机电安装项目观察
汾河如练,绕带山河。太原武宿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拔地而起,振翅欲飞的雄鹰已初显规模。春节过后,复工复产的号角吹响,机场建设蓝图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施工现场焊花飞溅、机器轰鸣,安装工人忙碌的身影来回穿梭。
“我们承担太原武宿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T3航站楼和货运、航食、南区机务及公务机楼机电安装任务,是光荣使命,更是重大责任。”山西建投安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利民在项目专题调度会上说。作为全国机电安装领域的排头兵,该集团在上海期货大厦、广州纺织博览中心、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等工程建设中留下深深印记,使山西建造品牌响彻大江南北。
从1970年起至今的半个世纪里,山西建投安装集团(以下简称山西安装集团)先后三次参与太原武宿机场的建设与扩建,见证了山西民航事业从起步到腾飞的辉煌历程。如今,在太原武宿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的战场上,该集团第四次成为机场的幕后建设者。“此次建设对我们来说,不仅是对我们专业能力的严峻考验,更是一次加速智慧建造实践、提升企业品牌形象的宝贵机遇。”项目党支部书记、经理王永利说。
约4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要实现通风、通电、通水、通暖……意味着幕后建设者们要完成超40万平方米的风管制作安装、近60万米的管道安装、60余万米电缆的敷设、超1.1万台各类设备安装和调试;要与北京城建、北京建工、建投总承包、山西三建等30余家单位交叉施工;要确保49个系统、20个单体全部满足各区域的功能需要,还要满足不同区域、不同系统之间的联动,精准灵活控制。
“将机场的主体结构比作人体的骨骼肌肉,机电安装工程就如同在构建航站楼的‘器官’和‘神经系统’,赋予建筑物‘生命’,牵一发而动全身,事关运行质量和安全。”项目生产副经理乔良说。
面对材料设备种类繁多、系统复杂、图纸深化要求高、管线综合平衡难度大等诸多挑战,山西安装集团的建设者们充分发挥机电安装领域的管理优势和技术优势,科学统筹、奋力攻坚,通过“见缝插针、错峰施工”等方式,已完成航站楼共同沟机电管线、0m层主管线、机房区域一阶段以及配套14栋单体机电安装任务。智慧建造在此过程中大放异彩。
项目管理团队组建了BIM+技术管理团队,创新研发“BIM+数智建造”协同管理平台,积极探索“BIM+装配式”模式,逐步实现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管理效能和施工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在项目BIM+技术中心,技术人员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只见电脑屏幕中有万千构件入场,在庞大的建筑模型内按预定位置布设。空间不断转换,管网渐渐成型,对话框中各项数据跳动,不时发出任务完成或发生碰撞的提示音。项目总工王戌峰介绍:“我们对各专业图纸进行深化、优化、集成、协调、修订与校核,最终形成综合管线图,并在施工前进行预演。经过深化设计,优化近38万平方米的机电系统、排布48个装配式机房,解决机电管线碰撞上万处,为项目数智建造画好‘作战图’。”
BIM+装配式双剑合璧,让项目建造速度与质量实现完美结合。技术人员将图纸信息转化为BIM模型,并按照技术方案将模型在线上分解成全构件信息模型,为其添加任务流程、赋予资源属性后,用于加工厂制作、现场施工,并通过工厂化预制、装配化施工的全过程追踪应用,达到全过程精细化管理。
1分钟完成角钢冲孔裁剪、20秒加工成型一张板材、8小时生产近千片角铁法兰、每天制作800平方米异型件风管……7个数字化预制加工厂马力全开,目前已累计加工18万平方米风管、5个热力泵房管线。
在施工现场,一面面“星航程”党员攻坚队的旗帜迎风飘扬,技术人员通过AR比对、360全景影像、720云等方式进行可视化交底;安装工人严格按照细部做法施工工序手册操作;项目部以样板引路严控质量,编制了214项机电安装工程细部做法,积极组织样板安装评比、焊工技能比赛、同业务竞赛等,激发广大建设者的争先创优热情。
王永利说:“2025年是项目大干快上、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我们将携手各方力量,写好建设‘答卷’,以智慧建造托举城市之翼,共筑云端梦想,全力点燃机电安装专业化发展新引擎。”
本报记者晋帅妮 本报通讯员昝国娟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