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AI来煤矿“值班”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太原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在位于山西省太原市的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马兰矿,采煤区区长郝以瑞正身着整洁的工装,站在井上智能化操控终端屏幕前实时观看井下采煤工作面的作业情况。一旁的工作人员轻启按钮,远在百米井下的硕大采煤机立刻“响应”,滚筒飞转、精准切割,瞬间“乌金”倾泻而下,源源不断地被输送至地面。

“现在我坐在办公室就能实时掌握井下工作面的生产情况。你看啊,这里是18505智能工作面转载机头,这里是溜子头。要是看到超前支护不合适、运输机机尾不通畅等,打个电话就能远程解决问题……”郝以瑞向记者介绍。

研究生学历的郝以瑞现在是煤矿生产的中坚力量,多年来他在井下摸爬滚打,熟悉煤矿的生产方式,同时也对各项新技术有深入了解。

春节假期刚过,但马兰矿早已恢复正常生产节奏。在井上调度中心,过去熙熙攘攘的场面变成了安静有序。“过去主要靠人盯守,现在有了自动预警、自动盯防等系统,相当于AI代替人来值守。”郝以瑞说。

近年来,在智能矿山建设的浪潮中,马兰矿着力向科技要生产力,以AI技术为引擎,让基层矿井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

“过去,我们单班作业十几个人都忙不过来。现在,不仅生产班人员减少了四成,解放了劳动力,而且生产效率也有了很大提高,每班产量较传统采煤能提高60%以上。”郝以瑞说。

而今,AI广泛应用于矿井的方方面面。在井下综掘一线,马兰矿投用了智能综采工作面,智能化采煤机可自动调整割煤速度、截割高度和牵引方向,大大提高了采煤效率。再加上应用AI技术对煤层厚度、地质构造等精准探测,原煤中的杂质含量大幅降低,煤质也实现了有效提升。

已由支架工转变为巡检工的综采二队矿工李波笑着说:“以前我每个班要在100多台支架间紧跟采煤机来回跑,还必须不停地提拉支架,耗时又费力。自从有了液压支架自动跟机,我的工作变成监督机器自动干,安全系数上来了,还没有那么累。”

截至目前,马兰矿已经有9个类似18505这样的智能工作面;在山西,全省50%以上的煤炭产能已经实现智能化开采。

主斜井智能巡检机器人、3D可视化服务等管控平台、智能安全监测系统……越来越多的智能化装备和创新技术成果在煤矿落地应用,夯实能源稳产保供基础。

新华社记者 王劲玉

(责编:刘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