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透视】特色村落蝶变“城市客厅”

——从刘家堡村盘活利用存量资源看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太原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新建成的小店区图书馆刘家堡分馆为村民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刘家堡村一处干净整洁的庭院。

农耕文化彩绘墙扮靓乡村。

春节期间,刘家堡村游客络绎不绝。

“堡里有年味·回村过大年”活动中,划旱船等表演深受游客欢迎。

刘家堡村重修王琼故居,打造廉政教育基地。


  刘家堡村位于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乡,距太原市区30公里左右,全村耕地总面积2200余亩,村民世代以种地为生,春种秋收,已延续了数百年。近年来,刘家堡村党委一班人成立了刘家堡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紧抓“新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实现从以土为生的小村落到城郊乡村旅游打卡地、城乡融合发展典型示范地的华丽转身。
  “城市客厅”是市民和八方来客共享休闲时光的场所,能承载城市级大型活动,提升城市形象。刘家堡村在要素资源流动过程中,立足当地独特的生态优势和文化优势,将农村缺乏的各类要素重新整合利用,激活乡村存量资源,孵化乡土产业。如今的刘家堡街道干净整洁,墙绘各有特色,村民和善热心,乡村文化可观赏、可感受、可学习、可体验。坐在村庄主干道的长椅上,冬日暖阳从云端倾泻下来,就像是在自家客厅阳台晒太阳……

硬装改造:美丽乡村入画来

  12月17日,在刘家堡村退休教师闫秋梅家门口,一块“五星级美丽庭院”的牌子格外显眼。门前宽敞,无杂草堆。院内一排正房一排厢房共有8间,窗明几净、舒适整洁,低矮的围墙拦不住庭院内的美丽景致。“院子挺漂亮吧,你再看这。”闫秋梅指了指厨房,使用天然气的厨房干净得没有油渍,墙面全部被贴上了漂亮的瓷砖。刘家堡村的美丽蝶变得益于近几年乡里大力开展的“六乱”整治攻坚专项行动。
  闫秋梅回忆,每天一大早,就能看见村干部们沿着街道仔细查看,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领头的是刘家堡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乔武平,他经验丰富,对村里情况了如指掌,副书记王俊利手拿笔记本,记录每一项巡查发现的问题,为日后的工程开展提供详实的资料。其他村干部也都分工明确,保证施工安全。
  乔武平介绍,根据“村级‘两委’当先锋、党员干部作表率、村民群众齐上阵”的“六乱”整治工作理念,前期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和厕所革命,实现雨污分流、弱电入地、道路硬化。在专项行动中,全村拆除违章建筑40余处,改建旧围墙2000余米,清理村庄垃圾2万多立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400个,配套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建设小游园3处、公共卫生间5个,共计建设服务设施2万多平方米。目前,全村有505个院落开展了无害化厕所改建,完成率100%。
  一方方各美其美的“美丽庭院”是打造“美丽乡村”的关键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为充分调动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刘家堡村还创新开展“星级美丽庭院”创建评比,全村评选出“三星”30户、“四星”20户、“五星”5户,分别实现“三净、四美、五有”的整体目标。同时构建“积分制”奖励机制,将“美丽庭院”星级列为常规积分,设立加分项和减分项,村民可通过积分兑换洗衣液、米面油等。
  如今再沿着街道往里走,人文风光、乡风文明、产业振兴……一幅幅色彩绚丽、构思巧妙的彩绘亮相于居民院外墙、沿路的建筑物、道路拐角处。刘家堡村以墙为布,运用“场景+创意”的方式,将当地葫芦、花灯、酿醋等特色产业融入墙绘中,让原本一面面斑驳的围墙成为“会说话”的文化墙,“诉说”着村庄的发展变化。
  墙绘的尽头是蝴蝶兰种植基地。大雪节气,室外温度仅6摄氏度,刘家堡蝴蝶兰种植基地玻璃大棚内却保持着25摄氏度,如雨林般湿热。大辣椒、富乐夕阳、天堂鸟等不同品种的花束,颜色各异,芳香扑鼻。棚内采用智能温室调节系统,实时监测调节温度、湿度及土壤营养状况,为花卉提供科学的生长环境。
  该基地负责人刘海峰介绍,蝴蝶兰被誉为“兰中皇后”,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年宵花。基地占地约10亩,全市规模最大,年产量20万株、年产值400万元,产品销往省内及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不仅如此,还漂洋过海,在韩国也建立了生产基地,主要负责种苗输出,现已出口韩国2万余株。
  刘家堡村以农业为根,弘扬农耕文化,大力发展城郊型都市现代农业,通过村集体对流转土地统一规划、管理和经营,探索“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合作模式,打造集约化、高产值经济体,建成蝴蝶兰、玉露香梨、西红柿三大种植基地。种植基地经常举办交流论坛活动,促进农户、商户交流,同时,致力打造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发展模式,集农趣活动、农耕体验、共享庄园经济等于一体,叫响“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新名片。

软装进场:“弱资源村”的文化挖掘

  “在刘家堡村一个看似没有故事的地方发现故事,‘百院非遗’又是如何一步步从无到有,这正是我们感兴趣的点。”12月14日,成都村级巡察教研基地课题组负责人邢永亮一行人来到刘家堡村边走边看,在调研结束后的交谈中,邢永亮聊到自己的收获。
  刘家堡村资源优势并不突出,但就是靠着当地村干部和村民一帮人,进行了一场乡村文化资源发掘、整理、活化的探索。
  2020年,刘家堡村以年租金1万元的价格,把村民闲置的院子租回来,统一规划设计,先后打造了100个古朴典雅的院落。
  如何让“闲置房”利用更可行、价值更凸显?刘家堡村给出了自己的解法。村中有很多能写能画爱做手工的民间老艺人,村委会就安排每个院子请一个手艺人来入驻,让远道而来的人们感受民俗和传统文化。“开始的时候就是村里几个画画的、做木工的、磨豆腐的老师傅,慢慢地开始向外去招商引进手艺人,这时候才真正知道这个领域叫非遗。”乔武平说。
  王志平是首批入驻的黑釉陶器传承人。陶器需要在窑里烧制,但市区不允许;陶器的创作和销售需要与外界沟通,研究所又过于封闭。经过寻找考察,刘家堡村满足这两个条件,于是她带着全部家当来到了这里。“村里的政策很好,前三年免租,我还推荐了很多朋友同行过来。”王志平的黑釉陶瓷入驻四年,销量收益已远超预期。
  2021年初,刘家堡村非遗一条街建成开放。中国传统绘画雕塑艺术、太原剪纸、年画、彩绘、刺绣、穆府老膏药、傅山卤肉、神针火疗、太重鼓乐、西华门舞狮表演等100余家非遗民俗展馆及传统手工作坊、60余项非遗文创产品、30余种农副产品、30种特色美食、20余家传统民宿、10余条专题旅游线路,形成了“一院一非遗、一院一文化”的格局,“百院非遗”成了乡村文旅新地标、新业态,村集体每年入股分红达30余万元。
  “刘家堡村是‘明代三重臣’之一王琼的故里,中国现存最早的王姓族人的发源地。村内汇集王琼故居和明清时期的寺、庙、堂、阁,还保存有居民老宅多处,古色古香……”王俊利在村委会工作之余还兼职村里的导游,在他的讲解下,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有了生命。“我从小就听着老人们讲王琼刻苦学习和勤廉仕政的故事,感到很骄傲。如今我也要用实际行动守护好这一文化,讲给后来人听。”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文化兴,乡村兴。刘家堡村重修王琼故居,拍摄电影《明臣王琼》,打造“王琼故里·文化街区”,成立王琼故里文化产业旅游公司,依托本村“王琼故里”特色文化符号和王姓族人故里的历史背景,以“田园体验+祭祖文化”为主题,围绕王琼的家庭教育熏陶、坚毅好学的品格、勤廉仕政等方面,打造本村“旅游文化、历史文化、佛教文化、乡村文化”四化品牌。每年正月初二,刘家堡村举办的王氏家族祭祖大典,吸引了各地王姓族人前来寻根问祖。
  2022年9月,小店区图书馆刘家堡分馆正式开放,可同时容纳400余人阅读,目前藏书有1万多册,实现与省图、市图、区图书馆书籍同借同还;今年9月,刘家堡文化演艺厅落成,为村民提供了一个进行文化表演、艺术展示等活动的室内场所,不仅是文化展示的平台,更是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阵地;11月,刘家堡村研学中心建成,拥有配套的研学培训设施设备等,主要用于接待各类研学团队、各类培训会议……刘家堡村多点开花,搭建多元文化活动阵地,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文化活动。

待客之道:每一次抵达都是宾至如归

  这个“客厅”不仅好看,更好客!
  冬深骤冷,刘家堡村迎来了一批批研学队伍。“欢迎大家来到刘家堡村,刘家堡村是……”刚到村口,村里的大喇叭就响了起来,循环播放对村庄的介绍。12月初村里的大喇叭刚完成更新,视频监控和广播终端绑定,既能查看现场情况,又能进行实时喊话的操作。随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走进校外课堂,参观美丽乡村,亲身学习近在咫尺的本土文化。
  一浸、一扎、一染、一洗……太原市交通学校的学生亲手制作起了扎染围巾,在非遗传承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折叠布料、如何使用绑扎工具,然后根据自身喜好的图案纹理,小心翼翼地将手中洁白的围巾用线缠绕。从设计到成品的整个过程中,学生们纷纷拿起手机拍摄短视频。“这种互动式体验方式,让我们零距离感受到了扎染技艺的独特魅力,我想分享到网上,激发更多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绘画专业学生刘晓洋说。
  依托历史名人和非遗等资源优势,刘家堡村针对中小学生、大学生、成人等开展特色研学课程,目前是省委、市委、区委三级党校“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教学点,是山西省教育厅“省级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示范基地”“劳动教育基地”。
  每年秋天,当玉露香梨成熟时,刘家堡村的空气中总会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梨香,一个个饱满圆润的香梨挂满了枝头、压弯了树梢。刘家堡村以梨为主题的农业旅游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游客不仅可以亲手采摘新鲜的梨,还能参与到丰富多彩的农事活动中。据了解,2024年开始,刘家堡村从过去直接销售玉露香梨向生产玉露香梨果汁转型发展,产值翻倍,带动了果农就业,增加了村民收入,让农民实实在在尝到“甜头”!
  “单是非遗研学,或单是采摘体验都不足以让刘家堡村火起来。”乔武平说,借着这些优势,村里连年举办青年格斗赛、麦咭音乐节、中华垂钓比赛等各类活动,连续举办三届“堡里有年味·回村过大年”民俗活动等。春节假期,刘家堡村在太原景区客流量排第二位,近700场民俗文化演艺活动,70家世界各地特色美食小吃,吸引游客45.2万人次,元宵节3天接待游客22万人次。除了本地游客,“堡里有年味”活动还招徕了不少来自河南、陕西、安徽等地的外省游客。
  不仅是游客,很多节目组也都“慕名而来”。2024年,央视《乡村大舞台》《我要上村晚》、湖南卫视《花儿绽放》等节目先后走进刘家堡村,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文化探索之旅。拍摄热闹的乡村传统大集、非遗一条街,乡音浓重,人声鼎沸,通过镜头向全国观众展示刘家堡村独特的乡村风情和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节目播出后,村民们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纷纷表示,要把家乡建设得更好,热情招待远方的来宾,让每一位来到刘家堡的朋友都能宾至如归。
  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要义就是要打通城乡之间阻碍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是主战场,也是重要切入点。刘家堡村利用农业文旅“和百味、融百业、带三产”的特点,促进“土特产”扩容提质,形成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更多农民享受到产业发展的红利,未来定能承载起“城市客厅”的重任。

本版文字:卢文艳
本版图片:小店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责编:温文、马云梅)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